总体来说,与电子签名相关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中着重在于行政责任的处罚上。有罚款和吊销认证证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第三十二条 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的电子签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电子签名的鉴定程序和条件,包括电子签名的制作数据需要属于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由签名人控制等要求。当事人可以选择符合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认证服务。电子签名的鉴定方法包括数据电文鉴定的范畴,涉及数据电文生成、传输、存储系统的鉴定。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电子签名对传统书面形式的挑战,指出传统书面形式在网络应用和电子合同缔结方面的限制。关于电子意思表示的书面效力问题存在争议,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法律途径和合同途径来解决书面效力问题。法律途径采用“功能等同法”将电子意思表示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