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义务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即使在合同中没有约定,当事人也应当承担的义务。根据合同法第60条第2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1) 通知义务:合同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
2) 协助义务: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确保合同能够顺利履行。
3) 方便义务:合同当事人应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
4) 减损义务:根据合同法中的防止损失扩大原则,当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5) 保密义务:合同当事人有义务保守通过确立合同关系而了解到的对方的秘密。
正确履行,也称为适当履行,是指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义务。
1) 履行主体正确:合同义务应由合同债务人亲自履行,但在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第三人接受合同义务的履行也是正确的。
2) 履行标的正确:合同义务应按照实际履行原则进行履行。
3) 履行时间正确。
4) 履行地点正确。
5) 履行方式正确。
亲自履行指合同义务应由合同债务人向合同债权人亲自履行,不得由第三人代替。
1) 质量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质量要求不明确,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如果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 价格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应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如果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应按照规定履行。
3) 地点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应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应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应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 期限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履行期限不明确,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 方式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履行方式不明确,应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 费用不明条款的履行:如果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应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关于电子签名法的审议和修订情况。电子签名法草案在常委会会议上多次审议,重点解决了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的法律效力不明确的问题,以及电子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法律还明确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并借鉴了国际经验和专家意见来完善法案。电子签名
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电子合同被视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与公司签订的调职电子合同,一旦签署并生效,不可随意反悔。如有违约行为,雇主有权与员工协商调整岗位或采取其他措施。调整劳动合同条款需采取书面形式,双方各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