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物理世界中,法院根据与合同联结点所在地的地域范围来确定其管辖权。然而,在因特网中,网络空间是无边界可言的。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跨越国界进行交易,而无需发生空间上的变化。因此,我们无法将网络空间像物理空间那样进行人为的分割。这给法院对于网络空间的管辖权带来了挑战,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原告就被告原则是传统民事诉讼中应当优先考虑的管辖理论。然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被告往往不用真实姓名、真实地址等个人资料。这使得在纠纷发生后,原告要确定被告住所地,从而确定被告所在地法院变得困难。
传统的合同纠纷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可以协议选择的管辖法院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在传统的合同纠纷中,合同签订地的确定方法是:凡书面合同写明了合同签订地点的,以合同写明的为准;未写明的,以双方在合同上共同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双方签字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以最后一方签字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然而,在网络交易中,如果双方在电子合同中约定有合同签定地点的,则另当别论。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并未约定合同签订地,我们知道,电子商务交易中双方当事人往往并不见面,所有的交易包括电子合同的签订都是在网络上完成的,双方可能知道对方的电子邮箱,但往往不会去了解对方在物理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当事人只要有一个电子邮箱,无论其在何地,都不影响其登陆邮箱收取邮件。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为了保证电子合同的效力,可以采取数字签名的方式,但该方式的实施也并没有具体地点的要求,当事人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数字签名,从而使与合同无关的任何地点都可能成为合同签订地,这会使合同签订地具有了不确定性。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电子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的问题。电子合同被视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于与公司签订的调职电子合同,一旦签署并生效,不可随意反悔。如有违约行为,雇主有权与员工协商调整岗位或采取其他措施。调整劳动合同条款需采取书面形式,双方各持一份。
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有关电子商务的报告中对电子商务的定义是: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在电子商务或在线交易中交易主体往往会以电子数据交换或电子邮件等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这种合同我们称之为电子合同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