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准则 > 我国加强药品广告监管,禁止虚假宣传

我国加强药品广告监管,禁止虚假宣传

时间:2024-10-29 浏览:4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272
意大利每年用于广告的开支高达90亿欧元,国家对广告的立法和监管也十分严格。特别是有关医疗、药品和保健类的广告,早在30年前就制定了详细的法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加以完善和补充。

意大利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定与监管

医药广告的法律规定

根据意大利的法规,医药广告的相关条文可以在许多法律文件中找到。例如,《国家卫生事业法》规定,只有取得市场销售资格的药品才有权进行广告宣传,而处方类药品则禁止向公众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此外,实施于2006年的《卫生事业补充法规》规定,任何面向公众播出的药品广告都必须经过卫生部的授权,违者将面临从2600欧元至15600欧元不等的罚款。

限制广告类型和数量

尽管意大利是欧洲非处方类药品市场销售位居前五的国家之一,但出现在意大利公共媒体中的药品广告种类和数量却十分有限。广告主体主要是一些具有滋补养颜、改善身体机能和减肥塑身等功效的保健类药品。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非处方类药品都可以在广告中宣传。

非处方药品的分类与限制

除了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标准之外,意大利还将非处方药品进一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在药店购买、由药剂师提供给消费者的药品,此类药品不允许向公众做广告。对这类药品的介绍只能刊登在专业医学杂志上,以保证药品得到正确、安全的使用。另一种是消费者可以在柜台自由直接购买的药品,多为治疗日常轻症的药物,成分以药性轻微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天然草药为主,只有这类药品才允许向公众做广告。

广告语言和措辞的限制

即便是允许做广告的药品,在广告语言和措辞方面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根据意大利《消费法》规定,不得利用专业人士对产品功效进行虚假宣传和比较。此外,意大利《药品法》规定,广告中出现的所有元素必须完全符合药品的特性;广告必须使用客观表述,不得对药品的功效和特性进行虚假或夸大宣传;广告中必须主动提供必要的说明,以便消费者能够正确地自行使用产品。也就是说,医药类广告有义务主动提醒消费者阅读药品本身的使用说明、保存期限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提醒消费者在使用药品后症状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向医生求助。

监管机构与监督

除了建立完备的法规,意大利还非常重视对广告内容进行日常监督。意大利广播电视监管委员会成立于1975年,专门负责监管各媒体播出的节目内容,包括对广告的监管。此外,意大利卫生部和意大利药品局也负有管理医药类广告的责任。此外,一些相关的民间团体和组织也经常对媒体上播出的广告进行义务监督。最近,意大利消费者协会向意大利反不正当竞争机构举报了电视医药广告的违规问题。该组织对13天中在7个主要电视台播出的26例医药类广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5例广告遵守了《药品法》“主动说明”的原则,即提醒消费者阅读药品的使用说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明星代言产品的法律责任问题

    明星代言产品的法律责任问题。明星在代言时应尽注意义务,包括要求产品合格证明等。代言广告可能具有欺骗性,明星不会实际使用并见到效果再拍摄广告。夸大效果和虚假宣传是常见问题。律师提醒消费者应关注产品本身性能与质量,审慎选择产品,并了解相关信息。明星如果明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商品房销售广告的法律性质及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承担

    一起商品房销售虚假广告的案例,其中开发商在广告中夸大宣传了商品房的环境设施,购房者入住后发现实际情况与广告不符而提起诉讼。开发商以广告非邀约、未对售房内容作出约定及未写入合同为由进行辩护。文章还介绍了商品房虚假广告的含义、形式和内容,包括商品房环境的

  • 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

    关于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个人明知他人进行套路贷犯罪活动,并参与发送贷款信息、广告,协助制造虚假走账记录等,构成共同犯罪。对于套路贷犯罪,会依据具体情况以诈骗罪等定罪处罚,数罪并罚或选择重罚。文章还详述了明知他人实施套路贷犯罪

  •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 [Name]
  • 商场虚假宣传导致损失,如何要求赔偿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