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的“连带责任”能否治愈明星代言诟病
时间:2024-08-2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广告法》修改建议稿提出,在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三大主体”的基础上,参与广告代言、证明、推荐的“广告其他参与者”,包括明星、名人等也应作为广告活动的主体,纳入规制范围,将连带责任的主体扩展到个人,以强化对明星、名人代言广告的约束。这是记者从今天在此间召开的首届海西广告高层论坛上获悉的。(11月20日手心律师网)
明星、名人代言虚假广告需承担连带责任
现行法律对广告代言人责任缺乏规范
近年来,明星、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不断损害消费者权益,引起了行业协会的点评和曝光。然而,一些明星、名人面对指责态度傲慢,拒不认错,甚至将责任推给其他主体。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现行《广告法》没有对广告代言人应承担的连带责任做出规范。如果修改《广告法》以纳入广告代言人作为监管对象,并对其代言的广告承担连带责任,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广告代言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现行《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宣传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但却没有提及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因此,明星、名人们面对质疑和批评时可以置若罔闻。明星、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无所顾忌与相关法律的缺乏限制性规定有直接关系。
解决问题需要更加严格的执法
然而,仅仅将连带责任的主体扩展到个人并写入《广告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法的严格。实际上,明星、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并非无法依法追究。根据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造成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一规定明确包含了明星、名人代言食品广告的情况。然而,虽然媒体曝光了大量明星、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特别是将保健食品宣传为药品的情况,但执法部门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并不充分。今年9月,中国广告协会公布了17个典型的违法广告,虽然公开谴责,但政府监管部门并未积极惩治。这种末端监管的疲软直接导致大量违法广告的存在,损害了法律权威。
结论
为了解决明星、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问题,需要修改《广告法》,将广告代言人纳入监管范围,并明确其承担连带责任。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违法行为的严肃惩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
喜来健医疗器械广告违法行为被处罚的事件。该广告未经审查,以公司名义宣传而非正式经营部名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在接受理疗的人群提供情况下,证实存在违法广告宣传行为。沙湾县工商局依法对该经营部罚款1万元。此事件提醒市场参与者要遵守广告法规,维护市场秩序
-
用了极限词需要赔偿消费者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关于使用极限词的规定。广告中禁止使用的极限词如“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若使用这些词汇侵犯了消费者利益,广告主需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法律规定了广告不得使用的各种情形,包括涉及国旗、国歌、军徽等内容的广告,以及虚假广告
-
培训行业的代言问题
培训行业的代言问题,强调了代言人需要遵守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广告内容不能对升学、考试等作出保证性承诺,不能暗示与考试机构有合作关系,也不能利用科研单位等机构的名义作推荐证明。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虚假广告的一些特征,如宣传治愈率、发布国家暂不准发布的疾病、
-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及其相关法律规定。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的规定,虚假广告行为将面临停止宣传、消除不良影响、罚款或刑罚等处罚。虚假广告罪的特征包括侵犯广告经营管理制度、违反广告管理法规进行虚假宣传、特殊主体构成及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
《广告法》的“连带责任”能否治愈明星代言诟病
-
朋友圈转发广告需谨慎
-
名人代言广告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