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污染防治 > 环境污染举证原则是什么

环境污染举证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4-04-05 浏览:4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669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危机十分严重。国外在20世纪初也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今天中国的现状应该怎么办?环保部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法律对环境污染的责任人进行处罚。那么环境污染举证原则是什么?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详细的讲解吧。

环境污染举证原则

一、环境污染侵权的证明要求

根据《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对于环境污染侵权,需要首先证明排污者存在违法排污的主观过错。然而,《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及《侵权责任法》的颁布,改变了这一要求。根据这些法律,只要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并导致他人损害,排污者就必须承担民事责任,无论其排放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排污者是否存在过错。

二、环境污染侵权的归责原则

根据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规则,环境污染侵权采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只要排污者的排污行为污染了环境并导致他人损害,就必须承担侵权责任,而不论其排放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标准,以及排污者是否存在过错。

三、环境污染侵权的举证责任倒置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受害人只需证明排污者实施了污染环境的行为及自己受到了损失,并且侵权人的排污行为与自己的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而无需证明污染环境的行为与自己受到的损失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只要受害人提供的证据能达到这一较低的证明标准(排污行为与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可),而侵权人又不能提供证据推翻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就可推定排污者对损害的发生起到了作用,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环境污染举证责任

一、侵权行为与污染行为的区别

在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需要明确侵权行为与污染行为之间的区别。关于侵权行为的定义,学界至今没有达成权威结论。有三要件、四要件甚至五要件六要件的说法,其中流行的是过错要件说,即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存在故意或过失,即构成侵权行为;非法要件说,即行为人的某种行为违反了现有法律的规定,即构成侵权;损害要件说,即行为人的某种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即构成侵权。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我国采用以过错和损害为基础,以非法为补充的侵权责任体系。具体到环境污染侵权案件,适用的是损害要件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5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只要行为人的污染行为对他人造成了损害,不论该行为是否存在过错,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人都应该承担责任。

二、污染行为的定义

我国法律对污染行为尚未明确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被视为污染物。结合以上法律规定,可以暂时定义污染行为为排放、泄漏、灌注或弃置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污染物,可能对环境及生活在该环境中的人或物造成损害的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罚教结合原则、维护合法权益、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条例明确了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要求。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不予处

  •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分类是怎样的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财产损害与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财产造成的损害,分为人身损害和环境损害两个方面。人身损害包括健康权利和生命权的侵害以及精神损害。环境损害则表现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多种损害。因此,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

  •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良水质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传染病和中毒等。水质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渔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工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并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

  •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归责原则
  • 环境污染侵权的特征内容
  •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