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征收 > 征地补偿 > 新农村建设拆房不给补偿,合理吗

新农村建设拆房不给补偿,合理吗

时间:2025-01-22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67
进行新农村建设时候,为了改变农村的面貌,往往需要土地进行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而征用土地就可能要土地上的房屋进行拆迁,那么新农村建设拆房不给经济补偿是不是合理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新农村建设拆房不给补偿,合理吗

违反法律规定的不合理行为

新农村建设时,如果征收拆迁房屋不给予经济补偿,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被征收拆迁人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征收土地时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并确保他们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具体来说,征收土地时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对于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区片综合地价制定公布。制定区片综合地价时,应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并每三年至少调整或重新公布一次。对于征收农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对于农村村民住宅,应按照先补偿后搬迁、居住条件有改善的原则,尊重农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货币补偿等方式,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并对因征收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等费用予以补偿,以保障农村村民居住的权利和合法的住房财产权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农村自建房的赔偿方式

对于农民自建房屋的赔偿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分两种情况讨论:1、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有宅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宅基地给被拆迁人自建住宅或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建设住宅。具体形式如下:(1)如果被拆迁人自行建设,拆迁人应按照被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补偿价给予补偿,对集体经济组织则按照宅基地土地所有权区位补偿价给予补偿。(2)如果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建设住宅,拆迁人应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偿,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建成的安置房分配给被拆迁人。2、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尚有农用地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将其转为非农建设用地供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建设安置住宅,拆迁人应依法办理集体土地征收、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等手续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则按照被拆迁集体土地住宅房屋补偿价给予补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按四类、五类、六类区片区范围分别给出了详细的补偿标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养殖水面和未利用地的补偿费用。同时明确了补偿标准仅包含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用另按地方政府规定执行。该标准旨在保护被征收农民的

  •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是否有权获得土地征收补偿款?

    出嫁女、大学生、现役军人等是否享有土地征收补偿款的权利问题。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这些人若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时具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则可主张征地补偿款。补偿款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附着物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但具体分配办法可能受地方性法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复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对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的批复,公布了韶关市武江区征地补偿的具体标准,包括五类区片和六类区片的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并强调了补偿原则,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同时提醒被征收人注意补偿标准仅为土地补偿和安置

  • 如何维权当征收补偿不合理

    如何维权当征收补偿不合理的问题。当对国家的征用农村土地方案有异议时,应在法定期限内向相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并提供征地补偿和安置方案的异议。部门会审议这些异议,并安排听证会如果需要的话。如果方案确实需要修改,将根据相关法规和批准方案进行修改。

  • 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
  • 征地补偿款的支付对象及时间
  • 租赁土地被征用后土地使用权人能否获得补偿
土地征收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