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管理
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是行政部门采取的一项措施。杭州市率先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而,仅仅依靠禁令是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禁令颁布的城市要求使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替代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替代品的价格和品质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操作困难。
2.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用于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成造粒、炼油、制漆、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还能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1.采取以纸代塑
以纸代塑是一种技术方案,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从而解决了“潜在危害”。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因为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同时,造纸过程中会产生水污染。此外,纸制品在性能和成本方面尚不能与塑料制品相媲美。目前,我国正在试验以甘蔗秆、稻草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
2.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更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北京地区已有19家单位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然而,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中,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存在四个不足:多消耗粮食;可降解塑料制品仍无法完全消除“视觉污染”;由于技术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相关法律规定从2008年6月1日开始,超市购物将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而需要消费者自行付费。这一规定旨在鼓励人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环境污染处罚条例规定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罚教结合原则、维护合法权益、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方面。条例明确了实施环境行政处罚的程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施查处分离,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要求。同时,条例还规定了不予处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对财产造成的损害,分为人身损害和环境损害两个方面。人身损害包括健康权利和生命权的侵害以及精神损害。环境损害则表现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多种损害。因此,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们
水质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良水质会引发多种疾病,如传染病和中毒等。水质污染还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渔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制约工业发展,破坏生态环境,并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