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化,是环境管理机关进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采取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可以把各种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并将其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有利于对开发利用环境的各种活动进行事先审查和控制。便于发证机关对持证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环境保护许可证从其作用上看有三种类型:一是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如排污许可证,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许可证,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生产、使用、销售许可证,废物进口许可证等;二是防止环境破坏许可证。如林木采伐许可证,渔业捕捞许可证,野生动物特许捕猎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等;三是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如建设规划许可证等。从表现形式看,有的叫许可证,有的称为许可证明书、批准证书、注册证书、批件等。环境保护许可证与其它方面的许可证制度一样,都要有申请、核审、颁发、中止或吊销等一整套程序和手续。许可证发放以后,发证单位必须对持证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使持证单位按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这种监督管理包括对排污情况的监测、对排污数据的报送、对持证单位排污情况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等。对违反许可证排污的,要依法给予处罚,直到吊销许可证。
燃煤锅炉单位和印刷公司违法排污的案例。燃煤锅炉单位未按规程加碱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被处以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印刷公司未运行废气净化设施,直接排放印刷废气,同样被罚款并责任人被行政拘留。两个案例都强调了企业需遵守环保法规,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的重
第四十八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
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或未达到国家要求的处罚、拒报或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处罚等一系列与环境噪声相关的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各种违规行为,如擅自拆除或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未缴纳超标准排污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等,文章都给出了具体的
环境污染罪的性质、立案标准以及最新情况。环境污染罪是危害公共卫生的一种罪行,侵害的法益是环境资源。其立案标准包括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等情形。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显示,近年来因污染环境被逮捕的人数不断增加,各地检察机关也在积极处理环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主要授予检察院、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团体或个人等主体。在欧美国家,检察院被视为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当然主体,而中国的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认可了检察院作为原告的身份。然而,检察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只能进行有限的事后救济,其监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