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当检察院、公民或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行使职权违法,并且侵害了公共利益或存在侵害可能时,尽管他们与此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了维护公益,他们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根据法律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
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立法承认行政公益诉讼的形式,但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行政公诉制度的研究和法理思考可以得知,在中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也是国际上诉讼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民诉法司法解释第285条的规定,公益诉讼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分别有三种情况。作为针对环境污染、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公共利益受侵害的案件,公益诉讼属于典型的侵权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8条的规定,这类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关于级别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负责一审民事案件的审理。由于公益诉讼涉及社会公共利益,一般情况下涉案人数众多,审理程序相对复杂,社会影响和关注度较高,执行难度较大,因此将其确定为中级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也是民诉法规定的合理安排。
当然,在级别管辖方面并非完全不能突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第2款的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有必要的情况下,经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后,基层法院可以受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管辖适用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二百八十五条的有关规定,即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在辖区内确定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消费民事公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