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实现方式的重构

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实现方式的重构

时间:2024-02-07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6077

环境侵权行为及其特征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导致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环境权益或公共财产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可能,并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环境侵权具有以下特征:

1. 主体的不平等性、不可互换性

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通常是环境污染者或破坏者,而受害人往往是无辜的第三方。由于环境侵权行为的特殊性,环境污染者或破坏者与受害人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且环境权益无法被直接转让或交换。

2. 原因行为的社会妥当性、合法性

环境侵权行为的原因行为在价值判断上应当符合社会的妥当性和合法性。换言之,环境侵权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且符合社会公众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3. 侵害状态的间接性、继续性、反复性、广阔性和累积性

环境侵权行为所导致的侵害状态通常具有间接性、继续性、反复性、广阔性和累积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短期和局部,而是长期、广泛地影响到环境和人类健康。

4. 兼有公害性和私害性

环境侵权行为既对环境造成公害,也对个人的人身权、财产权造成私害。环境侵权行为的后果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还可能对个人的权益产生直接的损害。

环境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的区别

环境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的区别不仅在于通过环境这一媒介造成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而且还在于因环境恶化造成环境利益的损害。环境侵权在本质上是对环境利益造成了损害,而不仅仅是违法或违反义务。因此,环境侵权行为需要受到民法和行政法的关注,而环境法则更关注环境利益的保护。

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实现方式的现状及缺陷

1. 现状

我国关于环境侵权责任实现方式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污染防治法律和自然资源保护法律的相关规定。形成了民事基本法——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的立法体系。《民法通则》规定了适用于环境侵权责任的五种民事责任方式,而《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环境保护法律则将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作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

2. 缺陷

在环境侵权民事责任方式上,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存在以下缺陷:

(1)对生态破坏行为重视不够:虽然法律规定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改善,但对于破坏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及相应的法律责任规定过于原则和粗糙,没有规定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 审慎对待立法万能主义的蔓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 环境污染持续性侵权的含义

    环境污染责任是指污染者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污染生活、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依法不问过错,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法律责任的特殊侵权责任。我国法律对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规定主要见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环境保护法》及其他单行环

  • 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 论我国环境侵权责任实现方式的重构
  •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