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及其相关作业活动必须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为确保合规性,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的监督管理。
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时,必须事先按照相关规定报请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船舶作业的合规性。他们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批准和许可: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和批准船舶作业活动,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
2. 监督和检查: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的合规性。他们将对船舶的运营、维护和作业活动进行检查,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
3. 处罚和纠正:如发现船舶及相关作业活动存在违法行为或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要求其进行纠正。
确保船舶作业的合规性对于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航运安全至关重要。合规性要求的严格执行可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风险,并确保船舶作业活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各级人民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检查制度。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有现场检查权,可查封、扣押违规排污企业设施和设备。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向人大报告环境状况并接受监督。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和应对之策。随着海洋污染事故的频发,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面临挑战。当前,由于缺乏直接的诉讼主体和对公益损害认识不足等问题,海洋环境公益诉讼鲜有人问津。通过提出塔斯曼海轮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等案例,文章指出了当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其中3起为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并重点介绍了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但环境公益组织参与诉讼的数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拒绝受理的腾格里沙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资源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公益组织在提起诉讼时面临困难,诉讼能力存在不足。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审查中国绿发会提起的公益诉讼再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