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颁布《侵权责任法》后,中国在环境侵权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整体素质等现实国情,使中国较之发达国家的换窘侵权民事责任体制还有很大差距。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
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第124条以“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为承担责任的前提,这与《环境保护法》、《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无过失责任相矛盾,应适时此规定进行修改。随着环境污染成为近些年来频繁出现较为特殊、严重的侵权问题,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研究制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法》,同时扩大立法对环境污染类型的管制范围,如光污染、废热污染等,并明确鉴定的标准和方法。
在环境侵权救济制度方面,鉴于环境侵权的潜伏性、长期性,加害者难以确定而受害者急需救助等特殊情形,应考虑建立环境损坏赔偿或补偿基金制度,基金通过国家强制力向有关企业征收环境特别税、环境特别费和排污费、自然资源补偿费等部分所组成。或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对其关闭后,若干期限内的环境损害责任采取投保的措施,即被保险人依法对第三人负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补偿责任之保险[9],以保证损害得到应有的充分的补偿。
在环境侵权的举证责任方面,鉴于受害者大多为贫弱农民、渔民或市民,难以取得必要的证据,法律应明确赋予受害人请求当地环境机关鉴定其受害原因的权利。
在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利益平衡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带来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活动,毕竟这些环境侵权行为本质上就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的副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可以考虑仿效美国的“部分排除侵害”和“代替性赔偿”制度,适当的引入利益衡量机制。
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如何减少海洋污染范围的问题。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在发生海难事故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时,有权采取强制措施避免或减少污染损害。对于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警告和罚款等处罚。
工业废水中多种有害物质排放的浓度标准,包括汞、镉、六价铬等多种重金属元素以及pH值、悬浮物等的水质参数。对于每种物质,都规定了最高容许排放浓度,并对特定工业废水情况做出了详细说明。此外,还提到了造纸、化纤浆粕和制革等特定工业废水的生化需氧量及化学耗氧
农业野生植物保护项目的合同范本,涉及项目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保证单位、协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以及项目的目的、预期目标、实施地点、技术路线、主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等。合同还明确了经费概算、参加人员和任务分工以及共同条款等内容。合同旨在保护农业野生植物,
环境保护的定义、内容以及重要性。环境保护指人类为解决潜在或现实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行动。其内容包括防止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中国已把环境保护定为基本国策,并制定了相关法规以保障其执行。最新环保法明确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