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稿已开始征集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11月30日。这项修订草案对四川省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以及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为了确保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的安全性,草案规定这类设备必须安装视频监控。
目前,很多居民区门前都设有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然而,大部分设备都是露天摆放且无人看管。针对这种新型供水形式存在的安全隐患,《办法》特别提出,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必须置于所在区域的视频监控范围之内。现制现售水供水单位应加强日常管理,按规定进行水质处理设备的维护,并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及时更换水处理材料,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符合卫生防护和安全防范要求。
根据《办法》,单位禁止自行建设集中式供水管网与公共集中式供水管网直接连接。同时,二次供水单位应至少每半年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和消毒。此外,二次供水单位还应邀请业主或用户代表作为现场监督人员,对清洗和消毒过程进行监督。
《办法》还要求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制定饮用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发生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单位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按规定及时向事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对于隐瞒、缓报或谎报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单位,将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
各级人民政府对排污企业的检查制度。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有现场检查权,可查封、扣押违规排污企业设施和设备。政府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每年向人大报告环境状况并接受监督。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困境和应对之策。随着海洋污染事故的频发,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面临挑战。当前,由于缺乏直接的诉讼主体和对公益损害认识不足等问题,海洋环境公益诉讼鲜有人问津。通过提出塔斯曼海轮海洋溢油生态索赔案等案例,文章指出了当前海洋环境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其中3起为环保公益组织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0起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例,并重点介绍了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及其挑战。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环境资源民事案件数量上升,但环境公益组织参与诉讼的数量和能力均存在不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拒绝受理的腾格里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适用范围、不同行业的排放标准等。该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不同行业执行不同的排放标准,新增加的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不再执行本标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