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究窃电行为的民事责任是要求窃电者承担补交电费和违约使用电费的责任。根据供电企业与用电户签订的《供用电合同》,如果窃电行为属实,供电企业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项,要求窃电者承担赔偿电费损失和违约使用电费的责任。《供电营业规则》第一百零二条规定,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电者应予制止,并可当场中止供电。窃电者应按所窃电量补交电费,并承担补交电费三倍的违约使用电费。
供电企业追究窃电者的民事责任有两种手段。一是可以制止窃电行为、拆除窃电装置,并要求窃电者赔偿损失。二是供电企业可以向法院提起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的诉讼。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存在,供电企业在追究窃电者的违约责任方面存在差距,有的不追究,有的只追究部分责任,导致窃电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难以起到有效打击的目的。
窃电行为没有达到触犯刑律的程度,因此窃电者应被追究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盗窃电能的行为,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追缴电费并处应交电费五倍以下的罚款。
然而,由于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后,电力管理职能由经贸委承担,而经贸委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下,电力行政执法几乎没有可操作性。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对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盗窃电能行为,公安部门可以对肇事者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并可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同时,供电企业也可以追究窃电行为人的民事责任,要求其补交电费并承担违约使用电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盗窃电能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由于电力的特殊性质,窃电行为的定罪与量刑存在一定的困难。窃电行为涉及的各个环节较多,窃电案件的证据采信、犯罪界定、立案和量刑等方面的规定较为原则,操作性不强。在窃电案件的认定和处理上,电力、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在认识上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追究窃电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指出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或侵权人应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因管理损害赔偿问题,包括管理人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在处理事务时必须以合理、有利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式进行,并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
电力供应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用电地址、用电容量和用电性质,供电方式和供电质量,用电计量、电价及电费结算,以及用电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用电人不得擅自改变用电性质和容量,供电人应按约定的供电方式和质量标准供电,以及双方应保
股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关系、股权作为对法人的控制权及其影响,重点讨论了股权转让对法人财产权的影响以及法人代表的连带责任问题。股权决定法人财产权,但在承担民事责任时,法人财产权不受股权辖制。股权转让不影响法人财产权,法人代表在股权转让违约时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关于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罪标准及刑罚。文章详细阐述了犯罪构成、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及保护区、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刑罚的最高限度以及加强打击破坏电力设备犯罪的措施。根据不同情况和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分子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