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机构,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承担的是教育、管理职责,而非监护人职责。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在以下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不承担事故责任:(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学校是否尽到监管责任是决定学校是否对溺亡学生赔偿的关键。学校对在校学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但这种职责的履行,应以属学校管理的时间及管理的场所为限。
首先要确定的是学生考试完毕放假离校回家,是否属违法违规的行为?在学校放假后约集其他同学到校园范围之外的涉案山塘游泳时溺水死亡,此时其已脱离学校应尽管理、教育职责的时间与空间范围,考完试的学生一旦离开校门,就不再属学校管理的时间范围内,应由学生自负其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学习时受到伤害的,学校有过错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适用上强调了3个条件:一是针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二是应在学校监督管理范围内,三是学校有过错。虽然学生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但其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分辨是非、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明知到山塘游泳具有危险性,仍然选择进入山塘游泳的行为,属于学生自身的冒险行为。因此,最终导致溺水死亡的后果,应由学生自行承担责任。
学校对学生事故的侵权责任问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事故是因学校过错造成的,学校需承担过错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若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可免责。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未尽到职责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对于学
校园欺凌的法律问题,指出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现象,并对受害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校园欺凌的问题,包括一些性质严重的恶性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学校应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如果未尽到职责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学校应
自愿实施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法律处理,指出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受助人或侵权人应承担责任。同时,探讨了无因管理损害赔偿问题,包括管理人不当行为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管理人在处理事务时必须以合理、有利于当事人利益的方式进行,并承担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