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工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方法
时间:2024-01-03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我国法律中是严禁任何公司录用童工,童工指的是还没有满16周岁的人,包括路边的一些商铺,那么童工被发现了的话,应当如何处理?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童工被发现了应采取的法律措施
年龄要求和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个体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然而,如果一个人年满16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为主要生活来源,那么他也被视为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因此,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核实劳动者是否年满16周岁。如果使用未满16周岁的童工,用人单位可能会面临罚款的处罚。禁止使用童工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做法,我国法律明确禁止使用童工。
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第94条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擅自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以下法律责任:(一) 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部门将根据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5000元的标准进行处罚。如果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将根据国务院制定的《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进行处罚,或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5000元的标准,采取更严厉的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还应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给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二) 如果用人单位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仍未将童工送交给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根据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罚10000元的标准进行处罚。同时,工商行政部门将吊销其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将撤销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三) 如果童工患病或受伤,用人单位应负责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治疗,并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四) 如果童工伤残或死亡,用人单位将面临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处罚。如果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相关单位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此外,用人单位还应一次性对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进行赔偿,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商保险的相关规定计算。(五) 对于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严重伤残的情况,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其他相关罪行的规定,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
精神损失费赔偿标准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引入精神损害赔偿至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拓展其范围和功效,并倒逼司法机关善待公民人身权。司法解释首次明确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
童工问题的处理与解决方法
禁止使用童工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我国也明确禁止使用童工。《劳动法》第94条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规定,单位擅自使用童工属于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如下法律责任:。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食
-
外资并购在我国造成的行业垄断问题
-
涉外劳动关系法律冲突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律方法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