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对于造谣者怎么惩罚的

对于造谣者怎么惩罚的

时间:2024-10-31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128

对于造谣者的法律惩罚

根据民法和刑法,对于造谣者的惩罚主要是为了保护被造谣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一般情况下,如果情节不严重,法院可以给予训诫并要求造谣者公开道歉。

对于情节严重的造谣行为,将以诽谤罪来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被害者有权要求获得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络信息造谣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于2013年9月10日开始生效。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认定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1. 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2. 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3.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

情节严重的认定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1. 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2. 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3. 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4.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

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行为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1.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2. 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
  3. 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
  4. 诽谤多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 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
  6. 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
  7.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

多次实施诽谤行为的认定

如果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并且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达到一定数量,将构成犯罪,应依法定罪处罚。

其他相关罪行

根据刑法的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以及编造虚假信息并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还有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威胁、要挟他人索取财物的行为,都可能构成其他罪行,如寻衅滋事罪和敲诈勒索罪。

非法经营行为的认定

如果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发布虚假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并且具有一定数额的违法所得,将被认定为非法经营行为,并依法定罪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备案要求

    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备案要求、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要求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后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变更或终止服务需及时办理手续。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禁止出售个人信息、打击网络诈骗行为、网络实名制要求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内容,对

  • 利用代购欺诈

    代购欺诈、诈骗获取个人信息、二维码诈骗、盗号诈骗、身份伪装诈骗和微信假公众账号诈骗等六种网络诈骗方式及其防范手段。提醒广大网友购物时选择正规网站,不盲目追求低价;遇到不明信息时,要咨询核实,保护个人隐私;手机不可随意安装未知程序;交友需谨慎,避免陷入

  •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名誉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要求及确定名誉侵权责任的要素。涉及侵权事实的证据包括文字、音像制品、口头及其他形式的侵权证据,侵权后果的证据需证明直接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失。法人需提交资格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诉讼需授权委托书。确定名誉侵权责任考虑主观过

  •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保障措施

    《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的保障措施,包括新《消法》在网络购物中的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方面的规定,预收款方式消费的新规定,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专门规定的细化,对格式条款等的规定,以及日常生活服务中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处罚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经营

  • 人身权属于侵权责任范围吗?
  • 医疗机构泄露隐私的法律责任
  • 服务协议的确认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