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四种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然而,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国际发展趋势,现有的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显然需要扩大,以更好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以医疗事故为例,受害人及其家庭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是不可避免且不容忽视的。仅仅要求医院支付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生活费、误工费等是远远不够的,受害人在精神上所遭受的痛苦和创伤也应该要求加害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
对于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情况,应适用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
受害人如果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有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精神赔偿解释》,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标准分为三种:
当自然人的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严重精神损害的抚慰金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的抚慰金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00元四个等级。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确定应当综合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以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区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和地方性条例的规定不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用于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法官只能根据以上几点因素进行主观裁量确定。
根据《精神赔偿解释》,精神损害严重的标准包括以下情况:
如果受损害人完全没有犯罪行为或者犯罪事实,并且受害人并非事情的起因,可以认定为严重的精神损害后果。
根据以下情况,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索赔:
行政赔偿申请费用的支付问题。被害人向义务机关提出行政赔偿申请时无需支付费用,但如选择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则需支付诉讼费用。对于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可申请缓交、减交或免交。行政赔偿方式包括支付赔偿金、返还财产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国家赔偿
精神损失费的赔偿标准,包括死亡、残疾及侵害人身权益但未造成死亡或残疾的三种情况。赔偿金额分为不同等级,确定金额时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获利情况、经济能力及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目前实际操作中尚无明确标准,由法官依据
非刑事司法精神损害赔偿的诞生及其重要意义。引入精神损害赔偿至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拓展其范围和功效,并倒逼司法机关善待公民人身权。司法解释首次明确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
离婚损害赔偿的要求条件和方式。在离婚案件中,无过错方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提出损害赔偿请求,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种方式。对于财产损害赔偿,应遵循全部赔偿原则,不仅要赔偿直接损失,还要赔偿确定的间接损失;而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确定赔偿数额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