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始末】
2012年2月23日,谢某之子在廖某开办的托儿所因老师失职走失,被钟某绑架并致死。被告人钟某犯绑架罪被判死刑并赔偿谢某损失。后谢某以廖某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廖某赔偿其精神损失。
但是,本案在审理中出现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廖某非刑事案件被告人,其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谢某可以向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第二种观点认为,刑事案件审结后,被害人亲属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不予受理。
【律师观点】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不包含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被害人或其亲属不能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这主要是考虑到依据刑法对被告人定罪处罚本身就是对被害人精神最好的“平复”和“抚慰”,故不再用经济赔偿的手段安抚被害人。
2.刑事案件审结后不能单独对被告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明确:“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犯罪行为不可避免会给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如果人民法院受理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涉及的范围将过于宽泛。从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和社会状况的现实角度出发,人民法院不宜受理被害人提起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但是,这里提起诉讼的对象仅指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并不包含同一事件除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其他侵权人。
3.刑事被害人可向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侵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据此,虽然谢某不能对被告人钟某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但可以向廖某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与我国刑事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不相违背,且更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权益。
综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不包含精神损害赔偿,但对同一事件除刑事案件被告人以外的其他侵权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因被告廖某开办的托儿所在谢某之子遇害中存在过错,廖某并非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谢某可以向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金的确定因素,包括伤情鉴定结果、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和行为方式等,以及造成的后果。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相关解释,规定自然人的人格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可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金的数额还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和具体情节等因素
女方出轨精神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和离婚损害赔偿纠纷的四种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金计算需考虑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的具体情节、后果和影响。离婚损害赔偿纠纷包括无过错方放弃损害赔偿请求、被告不同意离婚且不提起损害赔偿请求、被告未
我国法律保护死者名誉权的相关内容。根据《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答,死者的名誉权受到保护,其近亲属有权在名誉受损时提起诉讼。同时,《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扩大了保护范围,包括姓名、肖像、荣誉、隐私等人格要素。法人的名
法医鉴定轻伤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轻伤害案件中,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伤害赔偿的具体标准,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相关规定来确定赔偿金额。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的赔偿都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