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可以将其作为界定网络商标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参考。该司法解释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根据网络销售的特点,网络商标侵权的主体包括侵权商品实际销售者、侵权信息发布者、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搜索引擎提供者。下面将逐一分析以上主体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对于侵权商品的实际销售者,可以直接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处理。然而,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由于销售者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不够具体,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通过网络上发布的信息找到实际销售者很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工商局要求网络销售者到工商局进行登记,从而有助于办案人员快速确定网络销售者的真实身份。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对于网络信息发布者,如果其是侵权商品的实际销售者,可以直接适用《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处理。如果网络信息发布者不是侵权商品的实际销售者,则可以定性为《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条“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商标侵权行为进行处理。
网络服务提供商为网上销售者提供销售平台,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制假、售假活动,但作为销售平台的提供者应当尽到一定的注意义务,否则也应当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搜索引擎提供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类似,虽然并不直接参与制假、售假活动,但为网络售假提供了服务,因此也应当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第二十五条 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侵权行为发生纠纷的,由侵权地人民法院立案,如果是网络债权的,由网络服务商服务器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立案。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第
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玄武法院受理的刘某诉某销售公司及某电商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某销售公司对其销售的花生夸大宣传,原告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经
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行为的范围广,取证难。因此,应由这些地区的人民法院优先管辖网络侵权案。当然,网络技术在发展,网络侵权行为在不断翻新,如何确定管辖权也是被害人必须首先考虑清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