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权是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宪法赋予了公民自由发表言论和听取他人意见的权利。然而,言论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而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行使的自由。从公法角度看,言论自由受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制约;从私法角度看,言论自由受到他人权利的限制,例如名誉权和隐私权。
网络是现实社会在虚拟空间的延伸,受到现实社会法律的约束。《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都对网络言论自由作出了限制。作为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网民应当承担言责自负,不能以宣泄情绪为由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
网民言论常常具有情绪化、粗俗化、偏激性和群体盲从性等不理智的特点。大部分网民很少质疑信息的真实性,仅凭主观冲动对信息发表意见,容易导致真相的掩盖和言论的失实。这种匿名性与虚拟性交织的状态使得发言者不考虑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存在着一定的谬误。
权利和义务永远是统一的。然而,目前网民言论的状况是权利本位的无限扩张和义务本位的缺失。为了减少网络违法现象和增加侵权救济途径,博客实名制的提出并非限制言论自由权,而是让网民在发表言论时考虑到承担的责任,客观地对信息进行思辨,尊重事实和他人权利。
博客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网络违法现象和增加侵权救济途径,并非限制言论自由权。对于博客实名制存在的误读,大部分网友认为实名就意味着注册、写作和评论都要实名,从而导致话语权的丧失。然而,拟实施的博客实名制可能只要求博客登记实名,而对写作和评论可以保持匿名,无需过度担忧。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网络主播的收费表演若未经许可,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然而,由于取证难度大、法院判赔标准低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不力等问题,权利人维权困难重重。即使存在版权红利,但直播中的侵权行为依然给作曲人和原唱者带来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