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 关于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0年和2012年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该决定从不同层面规定了网络犯罪的刑法问题,并规定了五类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
2. 关于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该决定于2012年颁布,重点关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其中,第一条规定了不得以非法手段窃取或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3.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由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主要针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问题。
我国刑法中有关网络犯罪的专门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条款:
1. 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2. 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3. 第287条:对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他犯罪的提示性规定。
4. 第363条:规定了制作、复制、出版、传播淫秽物品罪。
5. 第364条:规定了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其他淫秽物品的行为。
有关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 2011年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 2004年和2010年两高颁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解释(二)》。
4. 2003年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 2013年最高法颁布的《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6. 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
我国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已经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和全面。企图钻法律空子、以身试法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