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犯罪行为的一种形式是网络入侵,这包括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等行为。此类犯罪行为的目的是造成最大的破坏,其后果往往非常严重。轻微的后果可能导致系统局部功能失灵,而严重的后果则可能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瘫痪,从而给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网络的发展使得用户的信息库实际上成为一个容易被攻击的目标。入侵者可以在受害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侵入信息系统,进行窃取、篡改或删除计算机信息等活动,从而损害正常使用者的利益。
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广泛性和匿名性,网络传播信息的法规远不如传统媒体监管那样严格和健全。这为虚假信息和误导广告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也为利用网络传授犯罪手法、散发犯罪资料、鼓动犯罪等行为提供了便利。
某些人出于各种目的,向各个电子信箱、公告板发送大量具有人身攻击性的文章或散布各种谣言。更有恶劣者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人像合成,将攻击目标的头像与某些黄色图片拼合形成所谓的“写真照片”进行散发。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发送大量电子邮件是轻而易举的,其影响和后果远远超过传统手段所能比拟。
因特网支持图片的传输,因此大量色情资料在网络上横行。随着网络速度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压缩技术的完善,色情资料以声音和影片等多媒体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因特网上。
网络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多种犯罪行为。文章全面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形式和种类,提醒
网络侵权案件的物证及其重要性。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主要侵犯名誉、隐私、肖像和财产权等民事权益。处理网络侵权需要有充分的物证,但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证据认定困难。网络侵权区别于传统侵权,包括认定难度、侵权主体、后果、司法管
商用密码送检单位的法律要求,包括商用密码检测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和检测认证规范。同时,本文介绍了确定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三种方法,包括根据网址、侵权内容的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以及受害单位或个人系统、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终端设备所在地来确定犯罪
在网络上使用恶意软件牟利的行为是否违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种行为被视为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属于违法行为。违法者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拘留处罚,最低为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者则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情节恶劣的情况下还可能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