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窃密是指利用网络进行科技、军事和商业情报的窃取行为,是网络犯罪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通过国际互联网,国际犯罪分子每年窃取价值20亿美元的商业情报。在经济领域,银行成为网络犯罪的首选目标。犯罪分子通过使用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手段窃取公私财产。
网络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技术手段,用于干扰和破坏网络安全的正常运行。网络病毒的迅速传播对网络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高技术侵害是一种旨在使整个计算机网络陷入瘫痪,以造成最大破坏为目的的攻击行为。15岁的美国少年米*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攻击军用计算机系统的人,凭借破译电脑系统的特殊才能,成功进入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的电脑系统。
高技术污染是指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侮辱诽谤他人的犯罪行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面广、速度快,如果没有有效控制,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网上盗窃案件主要发生在金融系统和邮电通信领域。在金融系统中,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指令将他人账户上的存款转移到虚假账户上,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公司的计算机下达指令,要求支付给不存在的公司,从而窃取现金。在邮电通信领域,网络犯罪以盗码并机犯罪活动最为突出。
网上诈骗是指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
国际互联网是一个“无主管、无国界、无警察”的开放网络,使得色情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轻易获取。因特网赋予传统的传播淫秽物品行为更大的广泛性和更高的集中性。
在网络时代,赌博犯罪也经常在网上发生。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院曾对在互联网上赌博的14名赌徒进行起诉。利用因特网和电话进行体育赌博活动的公司每年可能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赌资。
随着网上银行的兴起,网上洗钱成为金融业的一场革命。网上银行为“洗钱”犯罪提供了巨大便利,利用网络银行清洗赃款比传统洗钱更容易,而且可以更隐蔽地掩饰资金的非法来源。
网上教唆犯罪的特点是教唆人与被教唆人不直接见面,教唆的结果并不一定取决于被教唆人的行为。这种犯罪可能导致大量非直接受教唆对象接受相同的教唆内容,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弥漫性。
此外,网络犯罪还包括网上侵犯知识产权、侵犯隐私权、网上恐怖、网上报复、网上盯梢等多种形式。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网络主播的收费表演若未经许可,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然而,由于取证难度大、法院判赔标准低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不力等问题,权利人维权困难重重。即使存在版权红利,但直播中的侵权行为依然给作曲人和原唱者带来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