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即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和单位。网络犯罪主体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年龄、职业的人都有可能从事网络犯罪,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相差不大。此外,随着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争夺市场份额,法人作为网络犯罪主体也并非罕见。
网络犯罪的客体是受刑法保护的一切社会关系,即网络犯罪侵犯的是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正常公共秩序。网络犯罪所侵犯的客体多种多样,包括侵害计算机系统管理秩序、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制度、危害国家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因此,网络犯罪侵犯的是复杂的客体。
网络犯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或过失。传统观点认为犯罪行为人具有明显的犯罪故意,甚至是直接的故意。即使是为了展示自己能力而侵入系统的犯罪行为,行为人也具备明显的“非要侵入不可”的念头,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故意。然而,筆者认为即使行为人主观上表现为过失,也应将其视为网络犯罪的构成要件,只是对此类过失应加以严格限制。实际案例告诉我们,网络犯罪的后果往往最初并没有行为人具有故意的企图。例如,1999年制造YAI病毒的杜-江曾表示:“我原本是出于对计算机网络程序开发的兴趣,YAI是为远程控制文件包,非恶意使用而设计,只是为了让大家免费使用它,并提供修改意见,没想到事与愿违。”如果不将过失也作为网络犯罪的主观要件,将导致更多网络犯罪无法受到规制,任其肆意危害大众。
网络犯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违反有关计算机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破坏计算机系统软件、硬件设备等侵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行为,以及利用计算机实施偷窥、复制、更改或删除计算机信息,诈骗、教唆犯罪,网络色情传播,以及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等犯罪行为。网络犯罪行为只能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相应软件进行操作来实施。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程序功能需要通过人直接或间接操作输入设备输入指令才能执行。
公司涉嫌非法集资出纳的法律处理方式。文章介绍了单位犯罪责任的范围,非法集资罪的认定,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具体构成要件,以及非法集资罪的立案标准和处罚标准。对于非法集资行为,文章强调必须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并给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法律需要特别强调单位的人格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行为会危害社会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犯罪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涉及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非法集
中国关于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法律规定及其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文章明确指出,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危害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构成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的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个
网络侵权案件的物证及其重要性。网络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主要侵犯名誉、隐私、肖像和财产权等民事权益。处理网络侵权需要有充分的物证,但数字化技术使得网络证据认定困难。网络侵权区别于传统侵权,包括认定难度、侵权主体、后果、司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