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知识、网络工具或网络环境,通过对网络及其系统安全与运行进行攻击与破坏,所实施的各种违反刑法规定、妨害公共秩序、严重危害社会、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以网络为犯罪对象的非法侵入网站、私自穿越防火墙、窃取或毁损档案资料、传播计算机病毒等,以及借助于网络而实施的盗窃、欺诈、勒索、教唆或煽动犯罪、贩卖违禁物品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网络犯罪形式。
网络色情是指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色情网站、利用网页提供各种色情信息、在BBS、电子论坛上做广告或向电子邮件用户群发邮件等方式,吸引用户访问网站、浏览网页。行为人还可以设置供不特定第三人张贴色情、淫秽图画的贴图网站,或在色情网站、开放式的论坛、BBS上张贴猥亵图片,甚至定期向“订户”发送系列免费图片。
网络交易的特性使得网络危害行为人更容易利用网络贩卖违禁物品。在网络上,存在大量违禁物品的交易,如盗版光盘、伪造的证件、犯罪工具、毒品、枪支弹药、赃物、受管制药品甚至人体器官等禁止或限制交易的物品。
在网络上,欺诈行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造成损失较多。行为人可以在网上进行非法多层次传销活动,虚设账号以低价诱骗消费者将钱汇入指定的账户却收到不堪使用的货物甚至见不到所购商品,使用伪造信用卡骗取授权后在网络上刷卡消费,或者提供原本免费的服务却收取费用。
利用网络侵犯他人名誉权主要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粘贴文章或散布谣言实施。行为人可以非法利用他人隐私或捏造各种丑闻,在网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的不实言论、辱骂他人或指摘他人,假冒他人名义在网上张贴信件或征求性伴侣,甚至将攻击目标的头像移花接木到不堪入目的镜头上加以传播。
破坏型黑客行为主要表现为私自穿越局域网或外部网络的防火墙,不法入侵他人的网站、主页或电子信箱,窃取、毁损档案资料或将档案资料内容泄露出去,阻断服务的方法破坏档案资料,使网站无法正常运行或使用,进行威胁与敲诈勒索活动。
行为人通过在网络上散布具有攻击性或破坏性的计算机病毒,轻则可以使他人计算机设备、档案资料毁损以致系统局部功能失灵,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利用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最主要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利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隐私被侵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行为人可以贩卖个人资料,一些超级硬件和软件厂商则直接通过预留后门的方式窥视、掌握用户的网上活动和个人计算机上的隐私。
除了色情网站外,赛博空间中还存在一些专门教唆、煽动自杀、宣扬种族主义、敌视某国及其国民、煽动危害国家或公共安全、传授伪造货币方法的网站。还有一些网站是某些犯罪组织自己开设的,如邪教组织、暴力犯罪组织、恐怖主义组织。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赌博罪的构成以及赌博罪的共犯认定标准。根据《刑法》规定,参与赌博活动的人员可能构成赌博罪。司法解释明确了明知他人赌博犯罪并提供直接帮助的行为人也被视为共犯。在认定赌博罪的共犯时,需证明行为人明知他人赌博犯罪并直接提供帮助,如资金、计算机网络等。对于受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相关解释。重点解释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认定、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认定以及致使用户信息泄露的认定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这些解释旨在依法打击网络犯罪行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