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外案件》一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即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语境下的销售行为,并非指某一次特定的交易行为,而是指销售者向不特定的消费者有偿提供被控侵权产品的行为。
然而,问题在于原告如何能够证明被告的全部侵权行为呢?
按照俗语所说,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并不需要点燃每一根火柴来判断一盒火柴是否能够点燃。
要求原告证明被告的全部侵权行为,是否意味着要求原告将被告每一笔交易都公证录制下来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原告只需通过公证证明被告一次将产品卖到了北京,就能够证明被告有向北京多次甚至许多次销售产品的可能性。这也就证明了在此之前和之后,被告完全有可能已经多次甚至许多次向北京销售产品。
至于原告无法公证证明被告在北京的全部销售行为,这并非不可能,也并非必要。
此外,原告是否能够公证证明被告在北京进行了更多次的销售行为,虽然并非必须,但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根据法律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至少在举证期限届满之前,原告和被告都有权补充新的证据。此外,诉讼实践中很多事实存在被告自认的情况,不一定需要原告提供证明。
然而,如果原告的权利和可能性直接被立案庭挡在法院门外,那么原告的上述诉权将如何得到保障呢?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管辖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案例分析涉及四海电视公司诉重庆五湖媒体等侵犯其著作权案,法院认定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所在地为侵权行为地
网络主播在直播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网络主播的收费表演若未经许可,可能构成侵权行为。然而,由于取证难度大、法院判赔标准低以及著作权集体管理不力等问题,权利人维权困难重重。即使存在版权红利,但直播中的侵权行为依然给作曲人和原唱者带来了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