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可分为两类: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通道或平台,以及为网络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前者的行为并不对传输或存储的信息进行主动编辑、组织或修改,全部内容由网络用户提供。后者的行为则是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己编辑、组织、修改或提供内容和产品,对内容熟知且对该信息负有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一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直接侵权责任与网络用户的责任承担并无区别。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行为符合责任构成要件且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就应承担侵权责任。
在直接侵权责任中,网络服务提供者疏于尽到对危险行为及情况的告知或管理义务,也可能承担侵权责任。例如,在游戏时间上对可能引起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网游进行控制或在游戏过程中尽到提示义务。否则,视为未尽注意义务,存在过错,依据过错归责原则承担直接侵权的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侵权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被侵权人发现网络平台中的信息侵权时,只需向网络服务提供者通知侵权事实,此时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该侵权信息存在"采取适当措施"的注意义务。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就应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