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规定,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是缺陷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或供货者。生产者对损害赔偿承担无过错责任,销售者对损害赔偿承担过错责任。即使销售者对产品缺陷的存在无过错,当无法确定缺陷产品的生产者或供货者时,销售者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对人身伤害的赔偿和对财产损失的赔偿。
人身伤害分为一般伤害、致残伤害和致人死亡三种情况。一般伤害指受害人通过治疗能够恢复到受损害前的身体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侵害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医疗费包括药费、手术费、住院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受害人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是以收入的实际损失计算的,包括工资、奖金和补贴的减少等。
致残伤害除了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外,还应赔偿残疾人生活补助费,如购置轮椅、定期更换假肢,以及必要的护理费、营养费等。
致人死亡除了赔偿受害人死亡前所支付的医疗费和误工减少的收入外,还应支付死者的丧葬费、抚恤费及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
财产损失指除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失,包括财产的实际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财产损失的赔偿,首先应当恢复原状。如无法恢复原状,侵害人可以按照该财产的现行价格将其折算成货币进行赔偿。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生产者可以免予赔偿:
以上就是关于产品质量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进行在线搜索查询。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默示担保条件、明示担保条件以及产品缺陷三个方面。默示担保条件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认定责任;明示担保条件则是生产者明确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依据;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即使产品
我国《著作权法》下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盗版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盗版行为可能面临制止、消除侵权后果、赔偿损失等法律手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共同维护正版市场的发
消费者对于因产品质量造成损失的赔偿范围如何确定?本期《普法课堂》就这方面的问题予以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于产品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明确规定包括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其他赔偿。 2、对于财产损害赔偿,即由于缺陷产品造成受害人财
《产品质量法》第32条规定了产品侵权责任的赔偿项目,包括人身伤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和其他赔偿。 2. 财产损害赔偿缺陷产品造成受害人财产损失的,《产品质量法》第32条第2款规定,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应当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