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过期合同是否有效
时间:2024-06-27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现实社会中,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以借贷形式为例,在非法集资中,也是比较常见的犯罪手法。那么,在非法集资中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以及非法集资过期合同是否有效,我们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资料。
非法集资过期合同的效力问题
一、集资诈骗合同的无效性
根据刑法的规定,集资人的借款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即属于强制性法律规范。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符合无效合同情形的合同应当被认定为无效。例如,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3年】1号审判委员会会议纪要第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如果借款人的借款行为已经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为集资诈骗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出借人起诉保证人要求承担保证责任,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保证合同无效,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的规定确定保证人的民事责任。
二、相对无效
在刑事上构成犯罪的集资人的借款行为,在民事上应当认定为欺诈行为。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该欺诈行为损害的是相对方或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应当认定为合同可撤销。这种认定方式将撤销合同的权利赋予了受欺诈方,更有利于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也体现了私法领域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
三、区分情况认定
根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观点,在刑事案件和民事纠纷案件主体一致的情况下,不应一概而论地认定当事人之间的合同效力。具体情况应分别认定如下:1. 如果刑事判决生效在前,民事判决作出在后,并且民事诉讼中已经认定借贷合同属于犯罪事实,为避免刑民判决发生冲突,一般应认定借贷合同无效。2. 如果民事判决生效在前,刑事判决作出在后,应当采取“刑民并行”的方式维护生效民事判决的效力。3. 如果刑事犯罪事实与借款人的民事借款事实不重合,或者犯罪行为与合同行为不重合,合同并不必然无效。4. 对于构成集资诈骗的民间借贷合同,可以考虑认定为可撤销合同,赋予受欺诈方撤销权,以确定借贷合同的有效性。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主合同借款人涉嫌犯罪或构成犯罪并不必然导致担保合同无效,出借人起诉请求连带责任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应予受理,应当在认定主合同效力的前提下,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雷新勇认为,经济犯罪是否能直接决定合同效力,应当根据相关经济犯罪中犯罪分子订立合同的目的即犯罪目的有所区分,如果犯罪目的即犯罪人缔结合同的真实意思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则其为达此目的而采取的合同行为在民事法律上应确认为无效,合同诈骗、集资诈骗即属此类;如果犯罪目的即犯罪人缔结合同的真实意思并非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只是因其与相对人的交易行为触犯了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限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则应根据合同法关于合同效力的法律条款来认定双方交易行为的效力,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即属此类。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效力待定合同善意取得能否对抗第三人
效力待定合同在善意取得情况下能否对抗第三人的问题。法律规定,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或代理人在一个月内追认合同效力。善意相对人在合同被追认前享有撤销权。同时,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转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有民事行为能力、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受让人主观上
-
发包人的连带责任
工程承包合同无效时发包人的连带责任问题。文章提出了处理工程承包合同纠纷的四种方法:当事人自行协商、第三人居中调解、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其中仲裁和诉讼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一种途径解决纠纷。
-
劳务工程再次转包合同的效力问题
劳务工程再次转包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承包单位将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是无效的,且违法分包和转包需承担法律责任。违法分包和转包严重扰乱建筑市场,实际施工人常处于市场链低端,引发施工纠纷。处理此类纠纷时需注意合同无效但工程质量合格的
-
家庭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
家庭协议书的法律效力问题,家庭成员间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违反法律规定的除外。订立协议时需注意事项包括主体的权利处分和是否穷尽。合同与协议虽有共同之处,但存在明显区别。文章还强调了办理公证书的重要性,公
-
从事产品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设立程序及要求
-
个人非商业盗版侵权的赔偿方式
-
欠款的信用卡过期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