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民事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不平等性、不确定性、潜伏性、复杂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因此,为了适应环境民事侵权的特点,需要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
环境民事侵权中,当事人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侵权人通常是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企业集团,而受害者往往是在经济和技术各方面都处于弱势的普通民众。这导致在环境民事侵权和相关诉讼活动中,传统民法的平等性和公平正义等原则缺乏实质意义。
环境民事侵权的侵权行为在侵害事实、因果关系和损害程度上存在不确定性。在短时间内或特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很难有效地确定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有时只能得出一定的可能性,而非确定的事实。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现。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通常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受害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事后又难以证明侵权行为人存在过错,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很难获得赔偿。
环境民事侵权的复杂性由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决定。包括污染源的复杂性、污染侵害形态的复杂性、污染致害过程的复杂性等方面。这进一步增加了受害者证明侵权行为人存在过错的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6条的规定,因污染环境发生纠纷,污染者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以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是指法律要求纠纷当事人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在环境污染侵权中,本条确立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根据该条规定,污染者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以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否则,污染者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根据本条规定,污染者应当同时承担以下法定证明义务:
(1) 证明污染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
(2) 证明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污染者必须同时承担上述两项举证责任倒置的责任,而非由其选择适用。
如果污染者无法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并且无法通过证据否定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那么,法律将推定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污染者将承担举证不利的法律后果。
反过来说,只有在污染者证明其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情形,并且通过举证足以否定污染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才能免除侵权责任或减轻其侵权责任。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的相关情况。事故导致2名学生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教学楼楼顶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爆炸。学校曾申报重建,但未获批复。事故发生在持续阴雨天气中,居民认为天气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教学楼的老旧程度和安全隐患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未跨地区的侵权案件,由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跨地区的案件,则由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污染者的责任、多个污染者的责任、污染者责任的确定、证据的提供以及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相
环境污染构成犯罪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将构成犯罪。文章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的情形,包括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土地功能丧失、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解释了在认定环境污染行为时适用的法律标准。
在环境污染侵权中,举证责任分配采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2012年7月6日,腾某因广西省**隆安危险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诉至法院。环境污染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有别于一般的侵权行为,如何合理的分配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是处理好环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