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时间:2023-12-25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9667
如果环境受到损害的,当事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侵权诉讼,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在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承担是很重要的部分。那么,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的举证区别

举证责任的分配

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原告被害人需要承担证实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包括加害行为、损害结果、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加害人的过错。然而,特殊侵权行为则反之。被告对其免责事由的证明,不属于举证责任倒置,而是属于举证责任的一般分配。例如,在环境污染和产品责任方面,被告需要举证免责事由;在高度危险作业中受害人故意的情况下,被告需要举证过错;在饲养动物致人损害中,被告需要举证过错。这些都是被告需要证明有利于自己的事实,而不是举证责任倒置。

过错证明的区别

在过错责任原则下,加害人的过错是构成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如果法律将加害人过错证伪的责任倒置给加害人,那么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将减轻,加害人可以通过证明受害人或第三方存在过错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从而阻碍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虽然加害人的过错不是构成侵权责任的要件,但加害人可以通过证明受害人或第三方存在过错来免责。在这种情况下,加害人对自己有利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而不是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因此,这并不构成举证责任倒置。

环境民事侵权的特点

广泛的侵害范围

环境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其中的每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其中的某一要素遭到破坏或污染,可能会对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产生改变。因此,环境民事侵权往往涉及到相当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或物,并且可能涉及到人类的后代。

长期的侵害时间

环境民事侵权行为造成的侵害结果具有长期的潜伏期,并且不容易被发现。人类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财产造成的损害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被察觉。有些污染物甚至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持续对周围人群的人身或财产造成侵害。一般的侵权行为一旦停止,其侵害也会停止。然而,环境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是持续不断的,不会因为侵害行为的停止而立即停止,而需要在环境中持续一定时间的作用。总之,环境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具有相当长的潜伏期,有些甚至是不可逆转的。

利益性的加害行为

环境民事侵权行为始终与经济发展相伴随,污染环境的行为往往是为了创造社会财富,从事公共福利活动中的衍生行为。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同时,这些行为还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当性。有些地区为了发展本地经济,许多环境侵权行为得到了政府行政机关的许可,从而为违法行为提供了行政合法性。许多事实表明,环境侵权行为被看作是一种有价值的侵害,是一种可容许的危害。

不特定的加害主体

现代环境侵权不仅仅是特定个人或特定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也有很多是由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日常行为积累而成的。例如,对于由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和其他复合侵权事件,要找到加害人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对于受害者来说,确定加害人更加困难。除此之外,环境民事侵权还具有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多样的加害原因的特点。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我国《著作权法》下盗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盗版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等。盗版行为可能面临制止、消除侵权后果、赔偿损失等法律手段,甚至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因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共同维护正版市场的发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狗咬人物业负什么责任?
  • 一般民事侵权赔偿和环境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 传统侵权和环境侵权的比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