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污染致害的民事责任问题
时间:2024-10-20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什么是环境污染?关于环境污染致害的民事责任问题是怎样规定的?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告诉您。
环境污染致害的民事责任及赔偿机制
排除危害责任
侵权行为人在造成环境污染并导致损害的情况下,有责任采取措施排除危害。排除危害所需的费用应由侵权行为人自行承担。
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行为人在造成环境污染并导致损害的情况下,还应向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赔偿。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2. 如果违反上述义务导致损失或扩大损失的,受害人有权主张损害赔偿。
直接受到损害的界定
"直接受到损害"一词的使用旨在对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责任进行合理限制。只要受害人的损失与环境污染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受害人应被视为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判断受害人是否为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案件审理中进行查明,而不应在案件受理的审查起诉阶段进行判断。
赔偿纠纷处理
在环境污染致害的损害赔偿纠纷中,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如果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满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对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的处理属于民事调解行为。环保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如果当事人对环保部门的赔偿处理决定不满意,只能以侵权行为人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
-
环境保护法常识环境污染侵权的民法依据
-
环境污染侵权的民事责任是如何的
-
有关环境污染侵权抗辩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