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电梯事故,我们该找谁负责呢?
1、电梯所有人和管理人
《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他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特种设备属于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托物业服务单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种设备,受托人履行本法规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义务,承担相应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37条第1款的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由此可见,法律首先将电梯的所有人和管理人,也就是我们一般而言的商场、物业公司纳为索赔的对象。
2、电梯的生产厂家
《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该承担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还规定了销售者的过错赔偿责任。
因此,如果消费者是在宾馆、商场、火车站等场所遭遇电梯安全事故,可以直接向该场所的经营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电梯生产厂家要求赔偿。
3、监管部门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产品监管部门,特别是质量监督部门负有引导、督促生产者、销售者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依法采取措施制止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产品质量法》行为的职责,《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与行政处分。
4、自行承担
《侵权责任法》第26条规定:被侵权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该条规定又被称为过失相抵原则,假如受害人对于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则可以适当减轻侵权人的责任。商场或管理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属于严格责任,如果受害人对其死亡的后果不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则无需承担责任。
5、处罚:电梯一旦发生事故最高罚200万
最高可罚200万元,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处罚个人上年收入的30%—60%。严重的还要吊销许可证,触犯治安条例的由公安机关处置,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
如果不幸被困电梯,我们如何自救呢?
1、保持镇定,并且安慰困在一起的人,向大家解释不会有危险,电梯不会掉下电梯槽。说明电梯槽有防坠安全装置,会牢牢夹住电梯两旁的钢轨,安全装置也不会失灵。
2、利用警钟或对讲机求援,如无警钟或对讲机可拍门叫喊,如怕手痛,可脱下鞋子敲打,并请求立刻找人来营救。
3、如不能立刻找到电梯技工,可请外面的人打电话叫消防员。消防员通常会把电梯绞上或绞下到最接近的一层楼,然后打开门。就算停电,消防员也能用手动器,把电梯绞上绞下。
4、如果外面没有受过训练的救援人员在场,不要自行爬出电梯。
5、千万不要尝试强行推开电梯内门,即使能打开,也未必够得着外门。想要打开外门安全脱身当然更不行。电梯外壁的油垢还可能使人滑倒。
本网站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律师咨询服务,如果您还有任何疑问,欢迎进行律师咨询。
无主高空坠物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对于正在施工的建筑物上发生的高空坠物事件,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需承担责任。对于已施工完成且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建筑物上的高空坠物事件,无法找到明确侵权人时,采取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建筑物所有人、承租人和管理人要承担法定
周至县科学鸡场因使用西安市联合公司销售的江苏省东台市兽药厂生产的奎乙醇兽药导致的鸡只死亡事件。由于兽药厂生产的不合格兽药导致种鸡场遭受经济损失,经鉴定鸡只死亡是由奎乙醇中毒引起的。周至县人民法院认为兽药厂应负主要赔偿责任,联合公司也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高空坠物致人损害案件的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归责原则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者并促进案件开展。责任承担方面,责任主体为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担按份责任,免责事由包括确定具体侵权人、举证自己非侵权人及不可抗力。赔偿标准参照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施工材料和建筑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在公共场所施工未设标志或采取安全措施导致他人受伤,施工人需承担民事责任。建筑物等设施的所有人或管理人需对倒塌、脱落等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除非能证明自身无过错。此外,乱堆放施工材料造成行人受伤,相关责任人也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