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公民旁听庭审的相关规定。公民有权作为旁听人员参加案件庭审,但必须遵守庭审秩序。如违反秩序,法庭可采取相应措施制止,并视情况处以罚款或拘留。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并构成犯罪的行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025-07-25
违反法庭纪律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处置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法庭、扰乱法庭秩序等行为,法庭会采取罚款、拘留等处罚措施,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携带特定危险物品的人员,法庭会进行扣押。司法警察负责执行相关措施以维持法庭秩序。
2025-05-04
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之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回避的权利。一是擅自转移已被人民法院冻结的存款,或擅自解冻的;三是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后,给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的。
2024-07-11
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可以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2024-06-20
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第一百零九条 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一)伪造、毁
2024-03-13
咋庭审活动中,禁止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这些行为都会被法官进行严厉惩处,如果严重的涉嫌刑事责任,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全体人员在庭审活
2024-02-16
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01-06
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人民法院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审判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拘留。
2023-12-02
对于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审判长给予口头警告、训诫;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者经院长批准予以罚款、拘留。对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证
2023-11-11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那些扰乱法庭秩序情节不
2023-02-09
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2-03-09
法庭旁听人员喊话,扰乱法庭秩序,一般审判长或独任法官会制止;如果制止无效由强制法警带出法庭,并可以处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只要其所携带的物品没有危险性,一般是不会扣押其物品的。如果是枪支、刀棍或带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会进行扣押的
2020-07-21
流程?(二) 被告***及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庭,请入庭就座。对于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到庭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均已核实无误码。b、如不公开审理,则说明不公开审理的理由,并宣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第二款之规定不
2020-05-25
对于哄闹、冲击法庭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七条 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及刑罚。侵占罪指将他人保管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且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刑法规定了不同的刑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侵占罪与挪用特定款项的区别,包括挪用资金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不同定义和相应刑罚。对于国有公司等单位人员挪用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