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费用的归类问题。对于房地产开发商,征地拆迁费用属于开发产品成本而非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对于非地产开发公司,支付的土地转让费和与土地征用有关的费用可能被归为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同时,文章还提及了呼市征地拆迁中的补偿问题,指出政府必须提供合理和
2025-03-12
征地拆迁款是否可以算作固定资产的问题。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征地费用纳入开发产品成本中,不可单独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对于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转让费用可认定为无形资产,与土地征收相关的费用则并入房屋等固定资产成本中。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宅基地拆迁征
2025-03-09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土地、土建、设备费用,配套及其他收费支出,管理费用和筹资成本。下面将针对这三大成本进行分析。这是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主体内容,大致占总成本的80%。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是开发商对开发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
2025-02-07
房地产开发成本的核算是指企业将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和分配,最终计算出开发项目总成本和单位建筑面积成本的过程。在项目开发中发生的各项直接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即借记“开发成本”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贷记
2025-01-17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由计委对房地产项目进行立项审批,规委对项目进行规划审批,进行设计施工,土地出让或转让等。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取得项目开工建设的一系列许可证和取得项目建设用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在本阶段,为了更快的收回成本,回笼资金,实现赢利,开发商通
2025-01-08
本文讨论了房地产企业在拆迁过程中的补偿方式及相关成本计算。如果被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方式,拆迁补偿费将计入开发成本中的土地成本;如果选择就地安置房屋补偿方式,则被拆迁户用货币补偿资金向房地产企业购入房屋,拆迁补偿费按公允价值或市场价格计算后计入土地成本
2024-12-30
确定了市场的合理接受价格及其针对的客源,才能对项目有清醒的认识,确定项目的档次进行成本控制,在比较周边楼盘的价格以参考认定市场接受价时,要注意以下情况:
2024-11-24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开发缴纳的土地闲置费不得扣除。《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土地闲置费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2024-11-11
筹建期间使用的土地,原则上应照章征收土地使用税。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建设期间缴纳的土地使用税,是计入“开发成本”,还是计入“管理费用”,存在着争论。为了保护税基,有不少地方税务局发文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不管在房地产项目完工
2024-10-31
成本估价法是一种确定房地产价格的方法,它以开发或建造房地产所需费用为基础,再加上利润和税金来计算。该方法适用范围广泛,特别适用于无法使用市场比较法进行估价的房地产
2024-10-25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与成本费用估算是项目规划阶段的重要工作。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估算与成本费用估算应该合二为一,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安工程造价、管理
2024-10-24
房地产开发成本是指房地产企业为开发一定数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取得交付使用许可证后三个月内,应当取得经过审价后的工程决算书,这样成本核算人员即可按照各成本核算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核对各项合同和工程决算书确定的价款支付情况,按权
2024-10-19
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非商品房进行投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否则,应视同销售房地产,缴纳土地增值税。(二)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部分房地产转为企业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业用途时,如果产权未发生转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税,在税款清算时不列收入,不扣除相应的成本
2024-09-22
开发成本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建设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费、其他费用、开发期税费、不可预见费。开发间接费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属独立核算单位在开发现场组织管理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2024-08-29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角度是从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角度划分,房地产公司主要可以划分为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和物业管理公司等。房地产开发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公司。许多合资经营和合作经营的房地
2024-04-0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