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设立的主要两种方式: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是由发起人自行认购公司全部或首期发行股份的方式,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而募集设立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可通过向社会公开或特定对象募集股份的方式设立。为了防止损害投资者利益,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在
2025-07-12
我国公司设立的主体界定、设立条件和方式。公司设立主体为股东,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法人需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需满足股东人数、出资额、公司章程、公司名称和组织机构等条件。公司设立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适用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
2025-06-28
在德国成立分支机构的主要形式,包括代表处、有限责任公司(GmbH)或股份公司(AG)以及资合公司的分公司。代表处主要负责间接促销,无法签署合同且税务较为特殊;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是独立经营的子公司,需要注册登记并依法纳税;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同样
2025-05-27
法人违法时股东需要承担的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依法出资并未有不当行为,他们只需承担与其出资额相应的责任;若涉及股份公司最大股东违法行为,如挪用公司财产,可能会被要求以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法人死亡或出事时,股东一般不需为公司的债务负责,但也
2025-04-11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包括货币出资、实物作价出资、工业产权出资和土地使用权出资等。同时,文章也介绍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区别,如股权表现形式差异和股东人数的限制等。
2025-03-02
只有股份公司才具备上市的基础条件。如果有限责任公司不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可,有限责任公司本身是不能上市的。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2024-12-1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当按照其在发起人协议和公司章程中认购的出资数额足额缴付出资。
2024-12-06
在中国成立的分支机构包括代表处、独立经营的子公司、分公司等形式。(二)资合公司外国公司在中国成立分支机构最普遍的形式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三)资合公司的分公司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资合公司后,可根据需要,在总部所在地之外的其它城市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是
2024-12-01
只有股份公司才具备上市的基础条件。如果有限责任公司不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可,有限责任公司本身是不能上市的。
2024-11-27
9、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选举董事、监事,通过《公司章程》等一系列文件;
2024-10-05
发起人是创办、筹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人。要设立股份公司,除了要有注册资金、公司章程等必要事项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要有符合法定人数的发起人,并且发起人认购和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公司法》规定,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
2024-09-10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就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权人负责,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就其所认购的股份对公司负责。3)就股东权力而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表决权原则上按股计算,每股有一票表决权,而有限责任公司则是按人计算,每股东有一票表决权。5)从筹资工具看,股份有限公
2024-08-07
股份转让自由,公司股东向他人转让自己所持有的股权无需其他股东同意,其他股东没有优先购买权,股权操作上更为自由;完全规避有限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的净资产出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相关成本;此外有一些特别规定,例如公司成立一年内股份不得转让,董事、监事、高管任职
2024-06-22
股东在公司任的职务没有定性,可以是任何职务,也可以不在公司任职,都是有可能的。股东是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中持有股份的人,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并有表决权,也指其他合资经营的工商企业的投资者。
2024-06-20
3、记载有出质人姓名(名称)及其出资额的有限责任公司腾讯众创空间股东名册复印件或者出质人持有的股份公司股票复印件;
2024-06-0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