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在未签合同的情况下辞职是否有赔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不满一个月的期间内与劳动者订立正式的劳动合同。如果公司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在书面提出离职请求后终止雇佣关系,并可要求支付经济赔偿金、
2025-09-10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的期限是从正式建立劳动关系时开始计算的,从约定试用期限到期为试用期终止的时间。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
2025-01-25
公司如果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且拖欠工资超过两年,那么有相关的证据材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少于一年,双倍工资仲裁时效起算点为劳动关系终止之日的次日;如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间等于或多于一年,双倍工资仲裁时效起算点为建立劳
2024-09-19
超过一个月就需要。用工不到一个月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单位用工,只要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就应该视为是单位的正式员工,福利待遇按照合同约定、公司规章制度或者法律规定办
2024-09-13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是否有工资,取决于是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只要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只要提供了劳动,无论是试用期还是正式期,都有获得劳动
2024-09-06
不签订劳动合同算正式员工。《劳动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单位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
2024-08-30
签了劳动合同却未上班,属于劳动关系未正式建立的情况。劳动者应当在签订劳动合同前认真想好再决定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即使不履行劳动合同不会在法律层面有什么大的影响,但对个人的信誉始终是不好的。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
2024-08-18
在法律意义上,没有临时工这个特殊界定,所有和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是劳动工,双方必须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明确工资待遇、工作年限等。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法律意义上,已经没有“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区别。相对于有编制的“编
2024-08-04
小李和小张两人应聘到一家幼儿园当幼师,但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开学后,老板却迟迟未发工资,两人提出辞职,并要求老板支付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但老板却认为,两人并未正式入职不算建立劳动关系,不愿支付赔偿金。近日,在工会部门的调解下,该幼儿园承认了双方的劳
2024-07-21
临时工在工作中受伤属于工伤,无论是按合同工还是正式职工待遇。如果用人单位不认定工伤,可以向所属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请求,劳动局会提供相应格式并要求填写真实情况。一旦工伤被认定,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赔偿。建立劳动关系应签订劳动合同,尽管实际情况中用人单位或个
2024-07-0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务派遣工不接受转岗产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纠纷。企事业单位用工,一般应以直接招聘录用员工为主,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式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和劳动关系,并不适合所有企事业
2024-07-03
实习期还没有结束是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如果用人单位与实习生有意向建立劳动关系的,可以在实习期结束后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实习生在工作期间,如果损坏了一些贵重物品该如
2024-06-05
判定是否属于工伤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是双方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果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则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则不属于工伤。在招聘考核时因为应聘者尚未被用人单位正式招用,双方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劳动
2024-05-28
我国《劳动法》没有临时工的概念。劳动者符合法定年龄,为用人单位实际提供劳动的,即认为与用人单位实际建立劳动关系,属于正式的劳动关系,受法律保护。但劳动者提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
2024-01-11
判定是否属于工伤的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是双方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果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则可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则不属于工伤。在招聘考核时因为应聘者尚未被用人单位正式招用,双方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没有建立劳动
2023-11-18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