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的定义、性质和合伙人担保行为的法律效力及责任。合伙企业由各合伙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担保行为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否则对外产生法律效力,对内须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合伙人对善意第三人的担保行
2025-03-27
合伙人不得以其出资的份额大小、合伙企业债务另有担保人等理由拒绝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这种责任承担方式的法律依据为《合伙企业法》的强制性规定、禁止性规定和法律责任的规定。
2024-02-24
合伙财产份额是可以进行出质的。合伙企业财产份额显然满足这三个条件:。(一)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出质作为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在《担保法》和《物权法》中并未明确规定,但两者的兜底条款中都有相似的提法。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
2023-12-17
依据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是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但需要合伙协议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同意的。(一)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二)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三)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四)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
2023-11-27
合伙企业出现亏损的,不是犯罪的行为,所以不用承担刑事责任人,合伙企业亏损一般由合伙人共同承担。普通合伙人不得以其出资份额大小、合伙协议有特别约定、合伙企业债务另有担保人或者自己已偿付所承担的份额等理由,拒绝向债权人承担该责任。
2023-11-25
承担合伙债务的主体是合伙,履行债务的担保或承担债务的财产应以合伙人的共有财产和各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为限。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
2023-06-30
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他财产权利;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2022-06-14
有限合伙企业是没有股权的,所以不能进行股权融资,但有限合伙企业可以用合伙企业的份额出质为债务担保。第二十五条 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其行为无效,由此给善意第三人造成损失的,由行为人依法承
2021-12-22
(五)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设立需要有二个以上合伙人;有书面合伙协议;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等。《合伙企业法》第十六条 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
2021-10-21
有限合伙企业的股权可以依法转让的,可以作为出质标的为债务担保,出质时要办理质押登记。即有限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由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即先由合伙企业承担责任;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的,由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
2021-10-19
连带责任是指各合伙人就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清偿的债务,负有连带清偿的责任,即每一个合伙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合伙债务的义务。连带责任实质是各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的清偿,互为担保。当某个合伙人承担了连带责任,所清偿的数额超过他应当承担的数额时,有权向其他合伙人
2020-07-21
最近,姚某发现谭某因债务缠身出走,便要求**材料厂还清借款15万元及利息。**材料厂其他合伙人看到借条才知道曹某未与他们商量就以企业名义为他人担保。因此,**材料厂的合伙人曹某在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材料厂名义为他人借款提供担保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2020-05-25
普通合伙企业进行质押行为时,需全体合伙人同意,出合伙协议另有规定的除外。质押合同是从合同,其效力附属于主合同即债权合同。因此,债权合同中主债权的详细内容直接关系到质押合同所担保的范围,乃至质押权实现的可操纵性。第二十二条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合伙人
2020-05-25
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中可以质押的财产包括动产和财产权利,如机器设备、汽车、有价值的票据、商标权、专利权等。基于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共有性,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财产亦享有共同的处分权。笔者认为受让人在接受合伙财产时应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合伙人处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