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与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违反《婚姻法》的两种不同的行为,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重婚,是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是指有配偶者与他人结婚或者行为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犯重婚罪的,按《刑法》第258条的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配偶者
2023-10-11
如果一方没有办理离婚手续,但是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这当然属于违法行为,涉嫌刑法中规定的重婚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从民事方面看,这种行为系属非法同居,我国《婚姻法》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
2023-09-04
婚姻包括了有效婚姻和无效婚姻。而存在上述情况但未登记结婚,但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生活的,也属于无效婚姻;反之,不存在上述情况只是以夫妻名义非法同居生活的,属于事实婚姻关系,虽然事实婚姻关系不受法律保护,但是刑法对重婚罪的认定中,如果一方先后与两人存在事
2023-07-02
非法同居怀孕是不存在着处罚的。非法同居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受中国法律保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存在着非法同居并且怀孕这种情况符合重婚罪的构成要件,对于相关的人员来说,是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其重婚罪的刑事责任的。
2022-10-31
婚外情生孩子不违法。婚外情生子虽然不犯法,但是如果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其中一方和第三方进行了非法的同居,并且以夫妻的名义自居,是很有可能构成重婚罪的。婚外情生子想要上户口,通常是跟随自己的父亲或者是母亲一方到户籍所在地去申请登记办理,通过即可。
2022-10-24
事实上,重婚构成重婚罪,但情节并不轻微,不构成重婚罪。重婚在法律上被视为非法,所以重婚婚姻不受法律保护。调解因重婚不受法律保护而不能由法院审理的,重婚期间的财产不能作为配偶的共同财产,只能作为同居财产处理。在子女的抚养和财产分配方面,按照保护子女的原
2022-09-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构成重婚罪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
2022-08-27
但对长期姘居或者公开姘居,社会影响恶劣,已形成事实婚姻的,应予重婚罪论处。所谓非法事实婚姻关系,即没有履行结婚登记手续,而以夫妻名义公开非法同居生活的婚姻关系。
2022-08-11
在刑事方面,与第三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可处以两年以下的刑事处罚。人民法院在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案件时,对违法情节严重的,应按照《民法典》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民事制裁。
2022-07-27
可撤销婚姻主要包括因胁迫结婚的和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事实婚姻中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算重婚罪。二是前婚是法律婚,后婚为事实婚的情形。
2022-06-09
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违法行为即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婚姻关系。构成重婚须具备两个要件:。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己存在有效的婚姻关系。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是事实上的重婚为重婚的主要表现形式。
2022-05-05
、法律后果不同,重婚会构成重婚罪,要承担刑事责任,非法同居只会产生民事责任。认定重婚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他人同居生活,因此同居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找到了同居生活的场所才能有进一步的婚姻调查取证。如果有登记结婚的,可以请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配合,调取重
2022-03-09
婚内出轨不一定有法律责任,非法同居可能会构成重婚罪,会有刑事责任。新的司法解释转变了对非婚同居的敌视态度,赋予当事人更多的自由行使自己的权利,即使是非婚同居,一起生活就会产生各种法律关系与法律后果。"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是不道德的行为,是违反《婚姻法
2020-07-21
离婚4个月,但原来前夫一直在分居期间在外与小三同居。我可以起诉他非法同居,犯了重婚罪,可以要求重新分割财产吗?
2020-05-25
依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两个事实婚姻未构成重婚罪的情况下,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构成重婚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2020-05-25
依我国法律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一旦非法同居的男女以夫妻名义生活在一起,别人也认为他们是夫妻的,如果其中一方或双方是已婚,那么非法同居的双方就构成了事实上的重婚。无论是法律上的重婚还是事实上的重婚,都构成重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