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住户口并不等同于本地户口。常住户口是根据我国的户籍制度确定的一种称呼,要求人员应当在户籍所在地居住,如果离开则需要进行户口迁移。常住户口的目的是方便统计人口和管理
2024-05-13
离婚证照片的尺寸要求是2寸大小的,离婚证所需要的照片是具有相同的底色的正面彩色免冠二寸单人照片,每个人需要提交两张。其照片是张贴在离婚证上面的以及让婚姻登记机关备案使用的。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
2024-05-13
根据《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合同”和“纳税”方面的规定如下:首先,就业期间需提供社保缴纳和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具体要求根据个人情况
2024-05-08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三章 离婚登记第十条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二)本人的结婚证;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2024-05-07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离婚时,男女双方应一同前往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双方在结婚时是在女方户口所在地的婚
2024-05-05
离婚登记的地点根据不同情况而定。如果双方协议离婚,必须一起去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如果是起诉离婚,可以选择去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法院办理。
2024-05-05
具有浙江省常住户口的人员;浙江生源全日制普通高校2010年应届毕业生和在浙全日制普通高校省外生源2010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毕业,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户口不限。报考人员任职时间的认定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
2024-05-03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十条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离婚时,男女双方需一同前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如果中国公民与外国人、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澳门居民
2024-05-03
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如果是诉讼离婚的,一方可以被告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起诉,提交起诉书以及相关材料,由法院立案进行审判。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
2024-05-03
夫妻感情不和时,可以离婚。如果双方能够就子女抚养、自愿离婚等事项达成一致,可以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一同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如果双方无法协商离
2024-05-02
1、要求结婚登记的男女双方持所需证件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的区、县级市民政局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
2024-04-29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离婚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对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服刑人员来说,虽然法律没有限制他们协
2024-04-29
根据新政策,再婚独生子女的申请流程如下:离婚后,符合条件的一方到所在单位领取《独生子女证申请审批表》,经单位初审同意后,送至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民政府或街道办事
2024-04-29
在讨论不在户口当地能否离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协议离婚需要双方共同到一方常住户口所在地办理离婚登记。其次,诉讼离婚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果被告
2024-04-28
补办结婚证需要户口簿和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补领。根据《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内地居民结婚需要提供户口簿和身份
2024-04-28
依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办理了离婚登记的,会建立婚姻登记档案,档案会长期保存,如果档案信息全国联网的,异地的离婚信息本地也可以查询的。第十七条 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
2024-04-27
如何应对家庭暴力问题,介绍了相关的合法途径和法律知识。受害者可以向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等机构投诉求助,也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起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及时劝阻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学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责任,公安机关的职责,以及对
高利贷的风险和法律问题。高利贷具有剥削和非生产性质,借款人主要将借款用于非生产支出。在民间借贷中,应注意订立借款合同、收条出具、借款利息、借款用途和担保等法律问题。借款合同应保存借款人身份证明文件,收条应明确记录收款形式;借款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交通事故责任书的出具时间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完成检验、鉴定的期限,一般为不超过20日,并将检验、鉴定报告复印件送达当事人。同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现场调查或检验、鉴定结论确定之日起一定时间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