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三有保护动物判几年相关法律知识

三有保护动物判几年相关法律知识

  • 吃中华鲎判几年

    吃中华鲎可能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

    2024-07-09

  • 非法运输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既遂一般判几年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管理制度。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问题可以点击下方按钮咨询,或者到手心律师网咨询专业律师。

    2024-01-17

  • 杀一只东北虎判几年

    东北虎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根据法律规定,打死野生老虎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3-12-14

  • 非法出售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判几年

    本罪是指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非法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022-11-28

  • 贩卖国家保护动物会判几年

    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保护。(二)主观的构成要素是故意,即明知是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而有意猎捕、杀害等。由于缺乏必要的认识,误捕、误杀的,不构成本罪。

    2022-08-03

  • 打死野猪判多少年

    杀野猪一般判几年?因此,出售二级保护动物构成非法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将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从以上对捕杀野猪一般量刑的回答可以知道,野猪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视情节轻重,可能被判处5年以下至10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不清楚打死野猪

    2022-03-14

  • 猫头鹰几级保护动物犯罪判几年《抓一只猫头鹰判几年》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否则,出于

    2020-07-21

  • 吃禾花雀判几年

    吃禾花雀可能会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珍贵

    2020-07-21

1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大家都在看
  •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能否起诉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由谁来提起诉讼?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

    申请支付令的条件和所需提交的材料。支付令是债权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签发支付令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申请条件包括请求支付的标的为金钱和有价证券、已到期且数额确定、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对等给付义务,支付令能够送达给债务人。申请时需提交申请书和必要

  • 偷越国(边)境罪的处罚
  • 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条件
  • 不胜任工作的认定及法律要求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