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然而,也有一些国家将刑事责任年龄定得较低,如法国为十
2025-03-07
中国关于贩毒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限制。未成年人在贩卖毒品方面的刑事责任年龄为未满14周岁时不追究刑事责任,家长或监护人需负责管教。而走私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复杂客体、违反毒品管制法规和海关法规的行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的犯罪主体,以及直接故意的犯罪主观方面
2025-02-27
你好,请问?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增加抵御犯罪感染的能力,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抓起。
2025-01-22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分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和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三个阶段:。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2025-01-02
过失致人重伤罪是指过失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的行为。犯罪主体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和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成年人犯本罪的负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只有年满16周岁以上的才负刑事责任。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
2024-10-15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实施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严重罪行需负刑事责任;已满
2024-09-25
《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相关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未成年人当中,根据不同
2024-07-22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
2024-07-20
2、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儿童,即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男孩和女孩。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刺激或满足性欲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2024-06-23
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024-06-04
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
2024-05-23
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
2024-05-09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其犯罪成因复杂,心智尚不成熟,简单的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一定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想要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还需要通过其它的法律手段来予以配合。比如加强德育教育,强化家庭、学校的管理责任,完善未成年人收容教养制度,完善工读学校制度,在行政
2024-04-16
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
2024-03-17
根据《刑法》,对未成年人致人轻伤的刑事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无论犯罪性质如何,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
2024-03-13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