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申报缴纳事项。纳税人需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办理时限和办理部门有具体规定。政策依据包括相关税收管理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纳税人可选择直接前往税务机关办理,也可采取邮寄、数据电文等方式。摘要提供简洁明了的概述,吸引读者兴
2025-03-25
房地产税立法进入五年立法规划的内容。草案正在制定中,财政部将加快立法工作。房地产税改革面临纳税人直接缴纳的阻力和对楼市负面影响的担忧。根据方案设计,其他房地产相关税种暂不纳入改革。合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改革思路是“小改”。房地产税征收所有经营性
2025-03-06
土地使用税是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征收的一种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包括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个人。这意味着土地实
2025-03-01
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每平方米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按税法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的纳税期限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因此,纳税人可采取预提或
2025-02-0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虽然没有签订土地转让合同,但土地已经实际使用的,土地使用者是需要交纳土地使用税的。第二条 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前款土地占用面积的
2025-01-27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以土地使用证书上确定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的,暂以纳税人据实申报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待土地面积正式测定后,再按测定的实际面积进行调整,多退少补。对于使用共有使用权面积上的多层建筑
2025-01-08
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单独建造的地下建筑用地,暂按应征税款的50% 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2025-01-03
城镇农贸市场在满足条件下是可以免征土地使用税的。露天集贸(农贸)市场、蔬菜市场用地以及在街道两旁摆摊设点的流动性营业用占地,均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工商部门等牵头建造,个体户采取集资或承租形式取得的营业用房,土地使用税根据土地使用权属确定纳税人,土地权属
2024-11-17
;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土地面积计量标准为每平方米。
2024-11-10
开发商土地使用税缴纳的截止间为按合同约定交付给业主的次月。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凡是在上述所称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施工企业,是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目前土地使用税只在镇及镇以上城市开征,因此其全
2024-10-25
土地使用税等小税种和附加税都是地税缴纳。地方税的滞补罚收入和外商投资企业土地使用费。此外,仅对内资纳税人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也不符合公平税负、鼓励竞争的原则。国务院于2006年12月30日重新修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自2007年1月1
2024-10-14
误收退税、土地认定面积有误或者认定开始征收时间有误,或者企业自行申报错误甚至是税务机关录错,都有可能造成多征税款退库。纳税人依法向税务机关申请城镇土地使用税退税时需填写本表,退税如需同时退还相应利息,申请人需填写“起息日”,本表由综合服务岗受理后录入
2024-09-29
根据贵州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征求《贵州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3稿]意见的公告:。第四条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是指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困难情形,按规定的办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地税机关申请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经有
2024-09-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2024-09-24
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根据上述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不包括集体土地的使用者。该通知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集体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定额税率,即采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按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分别规定
2024-09-0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