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2024-10-21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人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主体为自然人,主观上具有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在
2024-10-1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诈骗罪的处罚,一般情况下会处以三
2024-10-19
被告人胡某等人利用农村大龄男青年没有对象的心理,通过婚姻诈骗手段骗取财物,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婚姻诈骗罪是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以婚姻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应从犯罪故意产生的时间、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的财
2024-10-17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生产、销售假药构成刑事犯罪的情况下,最低的处罚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而不是单处罚金。生产、销售假药罪以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构成本罪的标准;而诈骗罪则以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较大为构成本罪的标准。以假药骗取数额较
2024-10-15
金融凭证诈骗罪是指使用伪造、变造的银行结算凭证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犯罪行为的处罚根据诈骗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犯罪者将被判处5年以下有
2024-10-15
合同诈骗罪属于诈骗犯合同诈骗罪罪的一种,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的财物,但两者在犯罪客体、客观方面和犯罪主体上具有不同之处:。、在犯罪客体上,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中的合同管理制度和合同当事人上合法利益;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
2024-10-14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欠债逃跑并不构成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的规定,如果诈骗数额较大
2024-10-14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虽然这种行为违反了信用卡使用规定,但是使用人在主观上并不是以非法占有持卡人的财物为目的,因此,不具备信用卡诈骗罪的本质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其进
2024-10-12
根据《刑法》第224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即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巨大、特别巨大,则是对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判处较重刑罚的
2024-10-11
投资不能提现,是否属于违法诈骗,这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认定。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最具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的诈骗数额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
2024-10-10
只要被骗钱就可以报案,如果被骗三千元构成诈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
2024-10-10
诈骗行为具有下列要件的,会构成刑事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
2024-10-10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诈骗。如果诈骗财物达到3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4-10-10
诈骗罪是指以直接故意为特征,通过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如果数额较大,犯罪分子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10-10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
2024-10-09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