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条 对经调查认定属实的无证行医行为,应当依法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并在无证行医场所张贴《公告》。第二十条 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将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公告送达可以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监督机构公告栏、无证行医场所张贴公告,可以在报纸上刊登
2025-01-19
无证行医罪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从事医疗活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涉嫌造成患者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或死亡,传播甲类传染病,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或者多次被行政处罚后再次非法行医等情况,都应
2024-12-2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或进行节育手术,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果情节严重,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将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造成就
2024-12-21
2001年1月12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无证行医致人死亡案。被告人朱某因涉嫌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7万元。据报道,朱某是金华市婺城区西关村人,其公公应某在村上行医20多年,并开了家个体诊所。朱某经常在诊所里帮忙,
2024-10-22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行医造成患者死亡的,可以按非法行医罪对行医者进行刑事处罚。但知易行难,非法行医致死事实的查明绝非易事。查清非法行医致死案件事实后,如何进行因果关系认定,仍存在诸多争论。
2024-03-29
司法解释还规定,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336条第1款的规定,非法行医罪的刑罚分为三个量刑幅度,一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
2024-03-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2-15
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在刑法范畴内认定非法行医,主要强调个人行为,即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为非医师,没有涉及医疗机构。
2024-01-28
无证行医可构成非法行医罪。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
2024-01-24
根据调查,该美容院是不具有灌肠资质的,灌肠是属于医疗项目,涉事的美容院涉嫌非法行医和无证经营,可以对该美容院进行卫生行政处罚。如有些厂家雇佣没有医师执业证的人在公共场合以医生的身份向人介绍产品,并为人诊断病情,开具处方,推荐患者使用该厂家的产品。
2024-01-05
无证行医可构成非法行医罪。10、医疗广告上打出的很多专家,基本都属于非法行医,因为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禁止拿专家做宣传,其宣传费用其实都是病人买单。
2023-12-05
该行为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具体的刑事处罚标准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3-10-14
一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菘停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以下的罚款。”其中也规定了
2023-08-07
2、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是典型的非法行医行为。
2023-01-03
无证行医可构成非法行医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
2020-05-25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和义务,包括审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纠正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等职责,以及监事违法执行职务时的法律责任。监事有权提出罢免建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提出提案等。如果监事违反法律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需承担相应的赔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被赡养人或与赡养纠纷有利害关系的人可以通过起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责任的法律问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哪些情况下子女可以不履行赡养义务,并提供了维护赡养权利的方法,包括寻求社区帮助、提起民事诉讼和追究刑事责任等。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