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对于子女姓氏的变更以及离婚后抚养权的分配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女方拥有抚养权的情况下,孩子可以选择随母姓或父姓,只要依法登记即可。未成年人的姓氏变更需要监护人的同意和相关手续,成年人则需要本人亲自办理。至于抚养权的分配,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一般随母方
2025-05-31
依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未成人变更姓名的,需要由父母向公安机关申请,而成年人变更姓名的,由本人申请;而离婚变更孩子姓名的,需要经父母双方的同意。我国《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据此,孩子生父以孩子变更姓氏为由而拒绝增加子女抚
2025-0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是,婚姻法并未规定父母一方可以将子女的姓氏随意更改,既然已随了其父姓,其姓氏就不得随意更改。当然,只要双方协商一致,不违背社会的公共道德,也可决定其子女采用其他姓氏,法律并不
2024-11-27
我国《婚姻法》第21条明确规定了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并且这种抚养义务不因夫妻双方离婚而解除。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子女关系是基于出生的客观事实而产生的自然血亲,不能人为地终止。子女跟随生活的一方再婚后,其另一方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绝不能因为子女变更姓氏而拒
2024-09-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通知19、父母不得因子女变更姓氏而拒付子女抚育费。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
2024-08-17
男方也不能以此为理由要求不支付子女抚养费,否则的话就是对子女利益的侵犯。据此,孩子生父以孩子变更姓氏为由而拒绝增加子女抚养费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和子女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
2024-07-20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婚姻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子女的姓是其身份的标志。如德国民法典规定,子女以其父母的婚姻姓氏为出生姓氏。子女从父姓,赘夫的子女从母姓。因
2024-07-06
婚姻法倡导男女平等,孩子既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 一般情况下,无特别理由,双方离婚后均不得单方决定、变更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不得因离婚后孩子改
2023-10-02
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是我国法律对子女姓氏问题做出的专门规定,充分体现了我国婚姻法男女平等、夫妻平等的原则。那种认为子女只能随父姓,不能随母姓的传统的封建思想观念是错。(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
2023-09-26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没有明确规定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从条文上看,一方违反家庭义务的行为导致离婚的,无“过错过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如果说该项请求权是被侵害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名誉权或是人身自由权,婚姻法对此类损害赔偿就没有进行规定的必要
2023-08-31
《婚姻法》第22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规定:父或母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为继母或继父姓氏而引起纠纷的,应责令恢复原姓氏。夫妻离婚后,一方擅自将子女姓氏改变,侵犯了对
2020-05-25
子女的姓氏一般在出生后办理户籍登记时便予以确定。《婚姻法》第22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的规定,子女在办理户籍登记时确定的姓氏,应视为父母双方合意的结果,在子女日后的成长过程中,成年以前,对子女姓氏的更改应由父母双方协商同意。若父或母一方擅自将
2020-05-25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民诉法》下的诉讼保全程序,包括担保要求、申请方式、财产保全措施、诉前和诉讼中的保全申请时间以及保全对象的界定。担保不是必须的,法院有一定的裁量权;申请方式包括书面和口头;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等;诉前保全在起诉前,诉讼保全在诉讼程序开始后;保全对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