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及其与竞争关系的关系。不正当竞争不一定需要存在竞争关系,包括利用他人竞争优势和破坏他人竞争优势两种情况。在利用他人竞争优势方面,即使是与权利人无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或非经营者也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如混淆产品或服
2025-07-25
可能导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非法获取商业秘密、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违反保密义务以及知情侵权等行为。这些行为均构成对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严重损害,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5-05-08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
2025-04-08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对商业秘密做出了—个解释,该条规定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这一法律规定,商业秘密首先必须是企业的技术或经营信息,通常包括企业的技术图纸、技
2025-01-29
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首先应审查原告所称的信息是否构成商业秘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规定说明,商业秘密应符合以下构成要件:。我们认为,对
2025-01-21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规定:“商业秘密是不为大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通过以上法律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确定商业秘密的私密性。以上三个条件,是商业秘密获得法
2025-01-13
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措施包括:监督检查部门可以责令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并没收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罚款;如果行为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带来损失,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若构成犯罪,还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
2024-11-13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包括:秘密性、效益性、实用性和保密性。秘密性指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效益性指商业秘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实用性指商业秘密可以为所有人创造经济价值;保密性指商业秘密是通过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来保护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
2024-10-26
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进行了明确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用性并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包括产品、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工艺、数据等形式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则是指能够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的各
2024-10-11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经济利益和实用性,并且得到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信息。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在经济领域尤为常见,各国都通过相关法律进行制裁。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同时也在刑法中规定了侵犯商业秘
2024-10-02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正)》第一条 为了制止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保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本规定所称权利人,是指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者使
2024-08-19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之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由此可知,商业秘密需要同时具备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保密性。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
2024-08-05
我国目前并没有商业秘密法,只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商业秘密进行了保护,具体内容如下:。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
2024-07-18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晓,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商业秘密首要的构成条件就是该项信息应当具有秘密性,即没有被任何人向社会公开。他人窃取商业秘密但该秘密尚未
2024-06-25
怎样才属于构成商业犯罪,要依据犯罪的罪名而定,例如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符合四个构成要件,如侵犯的客体是商业秘密权、正常经济秩序;客体要件是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规定等,就构成该罪。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
2024-06-11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