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坐过牢是否会影响三代内家庭成员考公务员的问题。根据《公务员法》相关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此外,还讨论了爷爷坐过牢对孙子的影响,主要是涉及到政治审查的场合,如参军、考公务员等,祖父的犯罪历史可能会导致孙子政审无法通过,
2025-04-12
有醉驾记录的人是否能考公务员的问题。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曾经受到过刑事处罚的人不能被录取为公务员。而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会受到刑事处罚。因此,有醉驾记录的人不能考公务员。另外,文章还提到了员工下班后醉驾的处理方式,包括单位处理和交警处理。
2025-04-11
公务员过失犯罪被判缓刑后,是否会被开除公职取决于单位的决定。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但并未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2024-12-28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国家公务员死亡的,其母亲如果没有劳动能力或者满55周岁的,可以领取抚恤金。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
2024-12-11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2024-10-02
公职人员在接受刑事处罚时必须双开,即开除党籍和政籍。根据公务员法规定,被判处刑罚后不能再担任公务员,而很多犯罪的公务员在未判刑前就被开除党籍。开除公务员需要注意的
2024-03-31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2024-03-05
免于刑事处罚的公职人员能保住公职。免于刑事处罚是指有犯罪事实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
2024-02-02
依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治安拘留是属于行政处罚的行为,并不是刑事处罚,所以会不会开除依据实际情况而定。第十七条 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
2024-01-17
根据《公务员法》以及《内务条令》,因涉嫌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予以开除公职的行政处罚。但是,免于刑事处罚是确定了犯罪行为但是未予刑事处罚。对此情况,没有明确规定,现实中各地采取迂回措施,比如降级或者撤职、劝退、调离等等。
2023-10-21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具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公务员录用考试是职位竞争考试,报考人员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的选拔,最终将被录用到所报
2023-10-14
根据法律《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公务员受贿的涉嫌受贿罪违反法律的公务员属于应当辞退的情形。《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公务品有 公务。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它
2022-11-17
老赖的子女可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五年的。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
2020-05-25
如果是应当是法院审理后“定罪免处”,则属于认定了犯罪,但免于处罚。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由此可见,公务员虽然犯罪,但免于处罚,没有受到刑事处罚,说明就可以继续保留公务员之职。但提职晋级肯定受影
2020-05-25
如果是应当是法院审理后“定罪免处”,则属于认定了犯罪,但免于处罚。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 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由此可见,公务员虽然犯罪,但免于处罚,没有受到刑事处罚,说明就可以继续保留公务员之职。但提职晋级肯定受影
2020-05-25
违约金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法律特征。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类型,具有赔偿性和惩罚性。中国某进出口公司因未实际估计自身履约能力,签订了一份无法按时履行的合同,最终支付巨额违约金。为防范此类欺诈,应了解自身实际履约能力,签订合同时需实事求是,确保能在规
共同海损的定义和成立条件,包括共同海损的组成部分和成立条件的详细解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了共同海损的争议问题,包括是否属于共同海损以及适航性问题和告知义务的争议焦点。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侵害他人隐私的行为需承担侵权责任。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垃圾信息骚扰、冒名办卡和信用透支、不法活动、账户资金被盗用及个人名誉受损等风险。此外,《民法典》也保护个人隐私,规定侵权者需承担相应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的通知,其中涉及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证据审查机制、案件审理程序以及审核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通知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程序公正、审判公开等原则,并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